第三卷 学医 260 中医选拔赛下(2 / 2)

加入书签

五行学说中,古人以四季为中心,把自然界各种现象统一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四季可以说是自然界中影响人体的最强烈的阴阳变化因素。</p>

不过,一年只有四季,如何与五行相配合呢?古人们把大体夏季后半段即不仅高温而且多雨潮湿这一段分出来成为“长夏”,这样就一年五季了。</p>

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相应于五行的“木、火、土、金、水”,相应于农作物就是“生、长、化、收、藏”,相应于气候特点就是“风、暑、湿、燥、寒”。</p>

但是,中医对自然界的五行分类最终是为诊病治病服务的。</p>

因为既然是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具有五行结构,那么人体也不例外。因而逐渐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脏象学说。五脏的相应五行归类分划是,“肝、心、脾、肺、肾”。</p>

具体说来,因肝有疏泄作用,喜条达而恶抑郁,“通于春气”,即与春季的生发性质相似,而春属木,故肝亦为木。</p>

心主血脉、藏神,心脏功能健全,则血液运行正常,精神旺盛,面色红润,“通于夏气”,即与夏季万物茂盛相似,夏属火,故心亦为火。</p>

脾主运化,食物化生的水态精微从胃入脾后,由脾进一步消化,并吸收和转输全身,供生命活动之需要,“通于土气”,即与土生万物相似,故脾属土。</p>

肺主呼吸,主肃降,喜通畅、清净,“通于秋气”,即好像秋季之天高气爽。秋属金,故肺亦为金。</p>

肾藏精,“主津 液”,“主蛰,封藏”,“通于冬气”,即好似冬季中生物蛰藏</p>

。冬属水,故肾亦为水。</p>

这样就把五行和五脏的联系建立起来了。中医理论甚至还把人体的五腑、五官、五体、五态、五脉等都联系了起来。</p>

下面举五官为例,例如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p>

有肝病的人眼睛不经常发黄吗?脾弱的人不常口淡无味吗?肾病的人不多耳鸣吗?</p>

再如五行对应于人的五态为“怒、喜、思、悲、恐”;大怒则伤肝,大喜则伤心……。历史上范进中举;喜得发疯,就是很好的例子。古代认为精神现象之属心。</p>

但是,光是有了构架,还是不能具体诊病治病。五行治病的原理是根据五行间的相互关系,即生、克、乘、侮理论,来调整脏腑间相互作用,达到脏腑恢复正常功能,人体阴阳平衡。</p>

举例说,一个人如果经常患外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正气不足,具体地说,是脾肺不足。当脾气不足,会导致肺气不足,因为中医认为脾属土,土生金,肺属于金,所以可以这样描述,脾胃是肺的母亲,当母亲的身体出现问题,儿子一定会虚弱。</p>

这个道理用现代语言讲,就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不能正常吸收营养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的免疫力低下,导致外部致病微生物的入侵。</p>

由上可见,中医的阴阳五行对中医来说是多么重要,它就像中医的灵魂贯穿中医始终。没有了阴阳五行的中医就像一个失去灵魂的人,是很快就会消亡的。”</p>

在郑好陈述完答案后,王凤骏问:“这道题包括答案是你在什么书上看到吗?”郑好说:“是我自己思考的。”</p>

王凤骏连连点头说:“作为一个民办学校医学生能够思考出这么深刻的问题,的确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近几年废除中医的言论甚嚣尘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人要废除中医的阴阳五行,他们认为阴阳五行就是封建迷信,就是无用的东西。</p>

你的这道题很有时代意义,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有力的反驳了那些不懂中医却整天指手画脚的人。</p>

你给出的答案深入浅出,让我们深刻理解了阴阳五行对中医的作用,很有种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p>

中医的这些理论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能够很好的指导临床,事实证明它们是的的确确有效的理论,绝不是虚无缥缈可有可无的存在。”</p>

宋清哈最后得分是五分。王凤骏对宋清哈解释说:“这位同学不要气馁,不是你的中医知识不够扎实,实在是这道论述题涉及的知识面过于庞杂,回答起来过于棘手。</p>

你的回答对于你们这个阶段来说,应该是相当不错了。希望下面你也能够拿出一道有水平的中医题难倒对方。”</p>

胡凌风高兴地晃了晃拳头,低声说:“郑好,你果然是好样的,没有让我们失望。”</p>

时诚信嘟囔说:“这么有水平的问题怎么可以不加个一两分呢?这评委也太小气了吧!”</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