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行医 379 先治与后治(2 / 2)

加入书签

冯小民伸出手说:“不要问我,你可以候脉啊!”</p>

郑好说:“或许有更高明大夫,可以通过望、闻与切诊,不需要问诊,就可以洞察患病先后。但我的中医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境界。”</p>

冯小民讥讽说:“哈,把脉都整不明白,却敢给人随便看病,这不是拿人生命开玩笑吗?”冯婷婷说:“小民不要胡闹,这位郑好大夫是一位很高明大夫,你一定要配合他。”</p>

郑好说:“虽然不能通过把脉候出你所患疾病先后,倘若你能配合治疗,相信通过中医问诊,一样可以明确你所患疾病,从而进行有效治疗。请告诉我所患病的先后。”</p>

冯小民说:“这与治病有什么关系吗?”</p>

郑好说:“当然有关系。病本第二十五说: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p>

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后泄者,治其本;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p>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详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为独行;先小大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p>

冯小民哈哈笑道:“操,这是什么,又是本标又是标本,又是大便小又是小便大,绕口令吗,啊,哈哈哈。”</p>

张传经说:“这是黄帝内经灵枢经的话,大意是先患有某一种疾病,然后出现四肢厥逆的,应该治疗其原来的疾病;若是先有厥逆的症状,然后出现其他的病变,治疗时就应该先治疗厥逆;先有了寒病,再出现其他病证的,寒病为本,应先治疗寒病;先有了某种疾病而后产生</p>

寒证的,应该先治疗原来的疾病;先有了热病而后产生其他病变的,热病为本,治疗时应该先治疗热病;先有了某种疾病,而后发生热病的,应先治疗原来的本病;先有了某种疾病而后发生泄泻的,应该先治疗原来的本病;先有泄泻,而后转生其他病的,泄泻为本,应先调治泄泻,再治疗后来发生的其他的病变;先有某种疾病,而后发生中满的病证,应先治疗中满的标证;先患中满而后发生心烦的病变,中满为本,应当治疗其中满。</p>

人体在感受了非时令之气的六淫之气而发病的,也有因为不能适应按时而至的六气而发的,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只要出现大小便不利的情况,虽然大小便不利为标,但应先救治这一个紧急的标证;只有在大小便通利的情况下,方可先治其他的本病。</p>

疾病发作之后出现实证的,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要的治法,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疾病发作以后表现为虚证的,治疗时应该先扶正,一般应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治疗当中还要谨慎地观察病情变化的深浅轻重,根据客观的情况,治疗也随症状而变化,精心调治。病情轻缓的,可以标本同治,病情深重的,要抓住症结之所在,先从一个主要的方面下手治疗。先有大小便不利的症状而后变生其他病证的,应先治疗大小便不利这个根本的病证。”</p>

郑好说:“没有错,这几句话在临床的治疗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原则,临证时具体的病情变化十分复杂,常有病证的混淆和证候的交叉,因此,分清疾病的标本先后是非常关键的。在“治病求本“这一大原则的前提下,黄帝内经又提出了两个原则,一是“急则治其标“,属于此范围的包括“中满者治其标“和“小大不利治其标“两种情况;二是“间者并行,甚为独行“,即在病情轻微的情况下可标本同治,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则但治其标或先治其本。张大夫刚刚解释的很正确,看来你也一定是经常熟读经典。”</p>

张传经说:“说来惭愧,虽然经常读黄帝内经等古代经典,但却如鸭子吃蜗牛,食而不知其味,今天与郑老师交流才实实在在认识到自己差距。治病救人必须活学活用,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p>

冯小民对张传经说:“你们这越是解释我就越是听不懂了,这和我的病有什么关系吗?”</p>

张传经说:“你的病有实热有虚寒,病情复杂。可是黄帝内经这句话告诉我们,先有了热病而后产生其他病变的,热病为本,治疗时应该先治疗热病;先有了某种疾病,而后发生热病的,应先治疗原来的本病。”</p>

说罢他看向郑好,问:“郑老师,病人现在的病应该是遵照上面内经中提到的治疗宗旨,就不会发生虚虚实实的错误,对不对?”</p>

郑好说:“张大夫,你说的很对,另外,请不要叫我老师,我们是同道,互相探讨,谁也不是老师,只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p>

张传经此时对郑好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他点头说:“是,郑老师,哦,不,郑大夫。”</p>

冯婷婷说:“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了,只有明白了热病与寒病得病先后,才能确定先治疗那种病,才能把病治好。”</p>

郑好说:“对。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既有实热也有虚寒的疾病,一定要明白那种在先那种在后,这样才能辩清标本情况下正确治疗这种复杂病。”</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