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原始的股份制(2 / 2)

加入书签

这个偶然的穴曲成了孔明最终加入孟良集团的重要因素。孔明思忖:这人年龄不大,做事干脆利落,有王者的魄力;虽说读的书不多,却掌握着很多实用的知识,等于拥有着巨大的财富,现在是瓷场、冶炼场,谁知哪天脑子一转,又会出新的东西;为人又极其坦诚,从他请教金子柔步与亩的算法便可看得出,此人笼络人心有独到之处;而鼓动众人去搞瓷板、建藏书冢却极有深意,恐怕不仅仅是传承文化那么简单。

之后开始的股份制改革更是让孔明刮目相看。

这天上午,万虎将各个工场的管事都召集在一起,说孟良有重要事情和大家商量。大家都知道,肯定是为股份制改革的事。孟良已经在不同场合多次说到这件事,不过迟迟没有实施,现在召集大家,应该是具体方案拿出来了。

孟良实施这个改革是深思熟虑的,现在这个年代,还是小农经济时代,大家对股份这个名词都弄不懂,更别谈具体实施了。所以,他在不同场合反复说这事,就是让大家在心理上慢慢接受这个新生的事物,最后能确保一次推行到位。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我们风翔城的元老级人物。有的虽然后来,但是却是给我们风翔城带来极大改变的人,如阎忠、孟公威、韩公至、魏延、赵二春,这叫有特殊贡献。还有孔明先生、石广元先生、徐元直先生、崔州平先生,虽然他们不是我们风翔城的正式成员,但是对我们这个股份制很有兴趣,所以他们也列席旁听。”孟良说完开场白,话锋一转,直接奔主题而去。

“为什么要搞股份制改革,说到底,就是大家为瓷场、铁场做了很多事,应该享有更多的权利,同时也是要大家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过去,大家都拿的是工资,这工资都是从我这儿发出去的,大家都在为我干活。从今天起,我们实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大家就是为自己干活了。因为,工场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家的利润分红。

至于这个股份制怎么改。我以铁场为例来说明:铁场现在核定的价值为五十万,每股定价为五千。糜家出资十万,只占十股。剩下的九十股,我留下六十股。为什么留下六十股,这是为后来人准备的,我们还要发展,还要继续招募人才。要给人才提供良好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

剩下的三十股是留给大家的,大家可以自行认购。比如说万大爷,你想认购五股,需要二万五千钱,但是你暂时拿不出那么多,你可以找人拼凑一下。你找的人你记账,在这股份里,我们只认你万大爷。每年分红,你拿到红利再按照各人出资的大小再分。

我这样说,大家明白吗?”

这道理已经说过多次,大家都点头。

阎忠接话:“嗯,我补充一点。这个红利是要扣掉来年生产所需的钱、地方公共建设的支出,比如建城墙、养民军、储存粮食,过去这钱都是孟良一个人出的,今后要从利润里面扣除。可以理解为税钱吧。剩余的部分再给大家分红。”

“大家都没异议吧,一会儿大家去万虎那里登记一下。另外,作为奖励,从我个人的股份里拿出十份股分给阎忠、孟公威、韩公至、魏延和赵二春。吕掌柜还没回来,他认购四份股,这里我先替他登记一下。”

这五个人一下没反应过来,凭空每人捡了两份股,这让他们喜出望外又觉得很有荣誉感。

后来,蝗灾爆发,粮食卖到几万钱一斛,大家都纷纷感谢孟良这次搞得股份制改革和强制存粮法。按照他们的习惯,都是把钱存在家里舍不得用,准备留给下一代的。<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