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四面埋伏(2 / 2)

加入书签

这边的道路经过一个废弃的庄园,那是原来金家的,被湖盗们焚毁的,远远看去,一片断垣残壁,静悄悄的。

走到边上,只听得一声号炮响起,断壁后面一下冒出许多人头,箭如飞蝗般射过来,园里转过一将,带着一帮人从后面杀过来,厉色喝道:“王都尉休走,且与糜威一战,尝尝我的弓箭厉害。”

只见他一出手,三支三支的箭并排而出,那箭羽不是白色的鹅毛管,却在阳光下映出绚丽的色彩。

众兵士连伤员也不顾的搀扶,一个个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腿,拼命往前跑去。

糜威带着众人追杀了一阵,射杀了一批四散的溃兵,掉转头去打扫战场。

王都尉收拢残兵,只见这两番劫杀,已是十去其三,只剩一千五百人不到了。

又行了十余里,见再无伏兵,后面追兵也未上来,稍稍心安。王都尉见众人士气低落,人困马乏,便下令,到河边休息片刻,吃点干粮,务必速速赶回彭城。

众人皆到河边伏地饮水,刚喘了口气,又听得背后号炮连连,一阵喧哗声由远而近。

只见魏延从左、刘晔、王维从右,万全带着中军护卫从背面一起杀来,口里都叫着:“杀敌报仇,血债血偿。”

万全后面,一溜马并排排开,孟字大旗在迎风飞舞,正中一个穿缁衣带进贤冠的儒生模样的人手拿白羽扇,指点道:“王都尉,你已陷入孔明我布下的四面埋伏之地,投降吧,投降可免一死。”

王都尉左右一看,三面临敌,一面临水。这河水是泗水的一支流,河道不知深浅。眉头一皱,喝道:“弟兄们,我们已陷绝地,不战即死,冲出去杀开一条血路。”

众人一起鼓噪起来,与包围之敌混战在一起。

那王都尉一看这力量悬殊太大,毫无胜算的可能,暗暗叫上护卫的亲兵,纵马跃进河里,向河对岸游去。

幸好,这水只是到脖颈,这些亲兵一手抓住马尾巴,另一只手用长枪相连,跟着渡过河去。

岸上混战的士兵一看王都尉率先逃了,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往河里跳,有的干脆弃械投降,他们都知道,孟良的部队优待俘虏,既然没有性命之忧,干嘛还拼命呢?

王都尉带着一百多亲卫还不容易来到对岸,只见树林里又是一声号炮响,当先一将从林中杀出,跟着后面是两面大旗,一面上大写着孟字,一面是个李字。

接着,一队队士兵鱼贯而出,一个个甲胄整齐,刀枪鲜明,盾牌手一手提刀,一手持盾走在前面,后面跟着膀大腰圆的铁锥兵、目光炯炯的弓箭手和平举着长枪的枪兵,这阵容军纪跟刚才遭遇的伏兵却又大大不同。

那为首一将叫道:“王都尉,别来无恙啊,还认识我李通李文达吗?彭城已被我们拿下了,你已无处可去,孟相请你去彭城做客呢。”

王都尉一看,长叹一声,跳下马来,解下佩剑穴入地下,徒步走了过去,解下自己头上的兜鍪递了过去,说道:“先使阚泽献计,调我丹阳兵出城,再于路层层埋伏,好计策啊好计策,彭城看来也是偷袭得手的吧?”

李通很随意的接过兜鍪,递给边上的亲兵,好奇的打量着王都尉,半晌才说:“王都尉,我与你们丹阳兵交手两次,想知道我的感受吗?”

那王都尉愣怔了会,满脸疑惑的看着他。

“你们丹阳兵的那种势在必得的气势没了。”

王都尉想了一下,又是一声长叹:“当初起兵时,他们都是些穷苦的山民,能吃一顿饱饭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后来,手里的钱多了,便开始珍惜生命,为如何活下去在努力。加上你们推行的优待俘虏政策,这条计策厉害呀,直接消磨了他们的斗志,所以,你感到他们的士气大不如以前。知道我为什么一直拖延着没有拿钱换回俘虏吗,这也有这个原因在里面,我怕他们归队之后给你们做了免费的宣传。”

李通点点头,两人此时倒不像是对手,像朋友般的聊了起来。

河对面有人喊道:“对面是哪位将官,孔明先生请你答话。”

李通这才停止交谈,走到河边喊道:“我乃李通李文达,主公让你们沿路清剿残敌,会合微山湖蒋钦校尉后,到彭城集中。我们另有任务,这便告辞了,我们彭城再见。”

孔明问道:“主公现在何处?”

李通答道:“糜夫人被赵栾这狗贼杀了,主公正在找他算账呢。”

孔明大惊,叫道:“什么,糜夫人被杀了?”

灵山注:三国演义中将鲁肃描写成了一个被孔明戏弄的团团转的笨蛋,这跟史料上的真实的鲁肃大相径庭。他不仅审时度势,提出联刘抗魏的策略,还主动借荆州给刘备,为东吴竖起一道战略屏障。赤壁之战时,又是他在一片投降声中竭力劝说孙权,与曹操决战在长江。至于关羽单刀赴会,更是罗贯中虚构关羽的形象,也就是此次见面之后不久,刘备提出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这场双方将领的单刀会实际上还是鲁肃占了上风。

鲁肃不仅有谋略有战略眼光,其箭术也是很厉害的,曾经射穿过袁术追兵的牛皮制作的盾牌。<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