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高顺陷阵营(2 / 2)

加入书签

曹操大喜,他见会盟诸人,个个高谈清议,少有雄略,心中早有不耐。如今见孟良年轻,英气勃发,却又谦恭礼让,所率之军人数不多,却雄壮威武,心中便起了接纳之心。

只见他上前,扶住孟良的右臂,上下打量了一番,口中说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孟德今日总算见识了。来来来,我为你介绍,陈留太守张邈,济北相鲍信。”

孟良一一见礼,却是客套了一番。

一边张超以下属之礼参见:“主公在上,兄长有召,恕孟高不能始终之罪。”

孟良一把拖起张超,口里道:“今后我们平辈论交,不可再持此礼。我还得谢你陈留款待之情,臧洪、陈容皆在徐州,徐州的大门也将永远为你敞开。”

张超再三拜谢。

曹操却在一边冷眼旁观孟良的每个动作,像是判断其真伪。

十八镇诸侯,算上张超,到营门口迎接孟良的不过四人,张邈还是看在厚待张超的面子上,而鲍信却是曹操的邀请。

几人谦让了一会,曹操、张邈、孟良并排行走,而鲍信、张超则紧随其后。

曹操像是偶然想起,对孟良说道:“说起来,孟德还应该称呼州牧为父母官。家父避难在琅琊,正是州牧治下。”

孟良佯作不知,故作惊讶道:“令尊大人可是前太尉曹大人,几时到的琅琊?我却不知,得罪得罪,回去后定当登门拜访。”

中平四年十一月,曹嵩出资千万,由大司农的位置转任太尉。在这位置上仅仅干了五个月,到中平五年的四月便被罢免。

之后,为避祸,带着百余辆车杖,满载财富隐居琅琊。

曹操起兵时,陈留老家里估计只剩下田亩、房屋,他将此变卖兴义兵,后得孝廉卫兹的资助,才募集到五千兵,应该说,曹操起兵,曹家并未伤筋动骨。

孟良很早就在布这个局了。他暗地里密嘱臧霸,不动声色保护曹嵩一家的安全,待机会合适,将他一家迁往下邳。

曹操雄才大略之人,不会久居人下,要曹操为自己所用,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弄得不好,还会忽悠得自己将整个基业拱手相让。

要想征战天下,实施鲁肃提出的战略,唯有走合纵联合之路,而中原地带,唯有曹操是可以联合之人。要支持曹操占据中原,牵制北方诸侯的扩展,自己才可以放手南下,一统半壁江山。

这是孟良暂时无法说出的既定战略。

要想和曹操联合,首先得有一定的实力,实力唯上。具体的步骤上,将曹操的父亲曹嵩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是一步可用的棋子。

孟良此次来会盟,就想找机会不显山不露水的让曹操主动提起这事。

现在机会来了。孟良故作忧虑的说:“琅琊境内不安宁,泰山寇屡屡犯边,青州黄巾又蠢蠢欲动,此地非久居之处。曹公何不书家书一封,劝老父移居下邳,孟良早晚亦可至殷勤之意。”

曹操此时还未有一席之地,老父无法安置,听的孟良如此说,以为他是交接自己之心,当即不疑有它,连连点头道:“若得天佑老弟如此照拂,孟德感激不尽,此情容后再报。我今晚即手书一封,请天佑老弟带回琅琊。”

曹操很自然的将自己和孟良的关系从同僚转为称兄道弟,而且毫不客气的以自己的年龄占据了兄长的位置。

一行人进了大帐,盟主袁绍正在和一干人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一众诸侯对其甚是恭敬,作聆听教诲状。

这袁绍一门四世三公,袁家门生故旧遍及天下。就是在现在的京城,其叔父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也依旧在位。而十八镇诸侯之中,袁家就有袁绍、袁术、袁遗叔伯兄弟三人。

袁绍见孟良进来,很有威势的坐着不动,待他参见完毕,这才走下主位,寒暄了几句。无非是问行军几日,路途天气,后听说孟良只来了一千五百人,便意兴索然,略微交代了几句,便让从人引他到济北相鲍信下首坐定,孟良一看,自己这位置真是“敬添末座”,十八路诸侯他的排位是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无兵无卒的广陵太守张超。

孟良也不以为忤,微笑着坐定。

这要换着别人早就发作了,好歹他也是朝廷明旨任命的徐州州牧、建业将军,若论官爵,在座的一半以上都是太守职,可他们都是名门名士。

这真是个讲求出身的社会。

事后,曹操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着说:“天佑老弟年纪轻轻,这份养气功夫实在高深,为兄佩服佩服。”

孟良作一脸的茫然状。<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