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2 / 2)

加入书签

万全知道庞杏儿的这方面的特长,忙点头感谢。

孟良在一边指着庞杏儿说:“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新帝登基了,以后不得再叫我主公,你就是改不了口。”

庞杏儿吐了吐舌头:“是,我记住了,主公。”

孟良无奈的摇摇头,独自往司徒府而去。

进了司徒府,却见刘和和其他三人都在。孟良忙向刘和拱手请安,玩笑道:“皇上,这几天感觉如何,每当几天皇帝就变成伪帝了。呵呵,心里难过吧?”

刘和摆摆手:“这个不用担心我,我答应登基之前想的情况比这还糟。估计这些写檄文的人念及我的汉室血统,不好辱骂于我。倒是历数你八宗罪写的这些文字铿锵有力,音节殊妙,难得的好文采啊。”

众人皆大笑不止。

郑玄开言道:“孟相,你这是以丞相身份来看望我们呢,还是路过进来打个招呼。”

孟良呵呵笑道:“我现在是焦头烂额,来搬救兵来了。问问各位前辈们对当前的困境有没有破解的良策。”

荀爽答道:“这不,我们三公正在行使我们的权利,建议权。皇上出不了门,也憋得慌,就整天在我们这儿泡着,正一起想招呢。”

孟良点点头:“现在非常时期,谁也不知道对手如何出招。为了皇上的安全计,现在还是少出门比较好。这样吧,我叫农部把青徐两州现在的水利情况绘制一张地图来。略解皇上不能巡视之苦。”

那张温冷不丁的穴言:“到了徐州,我的这种真实感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你看我们几个现在这样,皇上不像皇上,大臣不像大臣,都围坐在一起喝茶吹牛,就差没打闹了。”

那刘和很严肃的说:“老张啊,看来每天不让你磕几个头你不习惯啊,这样吧,我勉为其难一回,从明日起,准你每天早上到我房屋前跪安,一个时辰能过瘾吗?”

大家哄堂大笑。

郑玄捻着胡须直点头:“皇上免除所有人的跪拜礼确实是一大革新,睿智之举啊。”

荀爽指着孟良说:“有什么样的丞相便有什么样的君王,这种新生活挺好的。好好,我们说正事。刚才我们议到,这边让和刘表真是小觑我们徐州没人,想当年我们开笔的时候,这些小辈还在襁褓里吃奶呢,敢和我们在文字上叫板?他们也不想想,这写文章的祖宗在这里坐着呢。郑老,这个想法是你提出来的,你详细的说。”

郑玄清了清嗓子:“我们准备组织徐州的博学儒生,除了我们几个外,还有崔州平、荀悦、严畯、阚泽等人,一起来组织一场论战,就从江东八骏列举的孟相八宗罪为题,逐项批驳他们。这个依据尽量以孔圣、孟圣、荀圣的理论中延伸,主要批评他们读书不求甚解,圣贤书都未读通。如此,通过这一场论战,将我们徐州新政的思想向全国士大夫阶层扩散。这是我们的理论优势、人才优势,我们还有技术优势,那就是用活字印刷术快速的将我们组织的文章发到全国。这也是荀司徒所说的舆论上的造势。”

孟良大喜:“如此甚好,真理不辨不明,通过这场大辩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关于国计民生的见解,这比为我个人辩诬更有意义。我有个提议,现在纸张、印刷的问题都解决了,何不每月固定出一些小册子向全国免费发放,这是开启民智最好的传播办法。”

荀爽也叫道:“这个主意好,我们不妨借鉴朝廷对各地发邸报的这种形式,将文章刊登在这上面发往各地,这比小册子还要简单。”

虽然,三公们拿出的是些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方法,但是,通过文章这种形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来倒可以很好的总结自己的思路,提出应对方法。只不过,自己的文章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他想起了曾经和崔州平关于王莽新政的讨论,当时就是在讨论中,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逐步明晰起来的。

想到这里,孟良决定去找荀悦,好好的跟他谈一次,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用文章的形势写出来,以后就让他成为自己的**,专门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缺陷。

见了荀悦,孟良直接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那荀悦一听,只是文章之事,而自己又在收集新朝的事例、思想,为今后撰写史书做资料准备,两人一拍即合。

两人就当前的形势反复的交换看法,论证,一直到鸡鸣时分。第一篇以孟良署名的非口语化的文章出台了,这文章题目是《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这篇长达五千多字的文章里,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对面临的各种困难进行了充分的估计,然后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外交上如何去着手解决当前的困难都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荀悦起草这篇文章时,特意注意了语气,遣词造句,让他更加符合孟良的身份特点、用词习惯,尽量回避一些生涩的典故、词语。这样,让那些读书不多的将领们也能听得懂,而博学儒生们又对语法结构挑不出毛病来。

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种文体很快就在徐州流行开来,后来,通过郑玄他们的《徐州政论》这份刊物扩散到全国。儒林中称这种文体为“孟体”,成为当世最时髦的文体。

而这篇文章做为孟良集团应对当前危机的基本对策,本来是作为秘密文件发到高级干部手中的,没想到不到一天,这篇文章便到了李儒手里。<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