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迎喜神(1)(1 / 2)

加入书签

 正月初一,是迎喜神的日子。

苏禾本不了解这个习俗,虽然小时候听过,但是那时候城里人只有老人家偶尔提起,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在大年初一跑去迎喜神的。再说了,那时候有谁敢赶着牲口成群结队地在大马路上溜达?还不等着被城管给抓了?

“苏丫头真是奇了,竟连迎喜神都不知道呢。”冬素一面叠被子,一面道,“就是大伙儿在年间…咱们这儿是大年初一,别的地儿也有不一样的,不过也都是这几日,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赶着牲口去喜神降临的地儿,邻里街坊的在街上聚齐了,直到找到喜神的地儿,再围个圈儿,然后便是祭拜祈福一类了呗。”

“不过是赶牲口而已,那你们这么急着出去看什么呢?又不要你们去赶牲口。”苏禾拿起扫帚准备打扫,昨儿翠莺、弘玉她们几个在屋里打牌九,闹腾了大半夜,磕了一地的瓜子皮儿,脚一踩便粘了一脚底板。不料冬素忙喝住:“哎苏丫头,做什么呢,大过年的哪能把东西往外头扫?快快放下。”

苏禾放下扫帚,拍拍手:“是我的错儿,我给忘了。还不是你们昨儿斗牌九给糟蹋的地儿?你还没说你们要到街上看什么呢。”

“哦,”冬素接着道,“看个热闹呗,又是不光有牲口,牲口有什么好看的。咱们主家跟那些小商小户不一样,程家是大家子,自然是要拿出大架势来的。光锣鼓队、敲敲打打的、跳彩条舞的就能浩浩荡荡一直延到东胡同口的张麻子糕点铺!那架势,得多气派啊!周围邻里街坊的也不能少了忙活,自家都把牲口赶出来,装点得各式各样的,还有把小孩子放在牛背上的,不就图一乐嘛。今儿休假,咱们好不容易清闲几天,大伙儿都要去看呢!”冬素说着转向正在擦脸的碧儿,“你说是不,碧儿姐。”

碧儿点点头,也不说话。

“昨儿弘玉丫头一人唱两个,真是厉害的活儿,我今儿才见识到。”凤喜歪在床上,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

“你新来的呗。弘姐姐很会唱戏,原本别人劝她去找那几个戏官儿一起唱唱,她却不干,低不下这个头。不过她一人唱两角的绝活儿杨夫人知道,夏爷也知道呢。”冬素笑道,“在咱们园子里还真是埋没了她。……凤喜,你不是要出去迎喜神么,怎么还在那儿吃松子呢?快起来!”

听冬素这么一说,凤喜一溜烟滚了起来。苏禾依旧提不起兴趣来。她本就不爱凑热闹也便罢了,外头又干又冷,这年头又没有羽绒服又没有暖气的,不是瞎折腾么。可自个儿在屋里闲着也是闲着,难不成干对着一地的瓜子皮儿发呆?于是苏禾也就将就着跟着凤喜还有冬素几个出去到家门口逛逛。

果然,各屋的丫头婆子们都出来了,迎喜神的队伍还没来,胡同里已被堵得人头攒动了。也就是正月里,邻里街坊也好、大宅子里头也罢,才能这么热热闹闹、没大没小吧。除了下人们、邻里的平头老百姓们,程家各房的主子们也不乏出来看热闹的。杨沁霜这会子一定跟着大爷忙得不可开交,老太爷年纪大,也懒得出来瞧热闹,苏禾倒是瞧见程秋棠领着大丫头翠屏也出来了。苏禾忙拉着冬素和凤喜往另一头挤过去。

奶妈吕华牵着程佑礼从大门里头出来,直接绕到胡同对面人比较少的地方看。程佑礼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兴致,倒是吕华一脸兴奋劲儿。待迎喜神的队伍出来了,打头的几个家丁举着程家的红灯笼,谢管家在前头放鞭炮。后面一大群敲锣打鼓地跟了上来,长长的队伍果然一直延长到胡同口。果然也有人家把年幼的孩子放在牛背上骑着的。吕华蹲下来,揽着程佑礼,在他耳边问道:“少爷,您要不也坐上去悠哒着?”程佑礼不以为然道:“别逗了,丢不丢人呢。”

冬素伸长脖子一直望着队伍的动向,她一会儿挤到前面,踮着脚,一会儿又跑了回来,忽然拉起苏禾与凤喜就往另一头跑:“快,咱赶紧的,今年喜神在东南,队伍往四牌楼那边去咯,咱赶紧跟上。”说着竟企图在人流中冲锋向前,凤喜这傻妮子居然在行动上支持。

苏禾叹口气,被两个人硬拉着往前跑,跑着跑着,人太多,这一世这十二岁的身子个头又实在是不高,另两个丫头在人群中也不出挑,被人群冲散了自然又是意料之中的事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