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人才****(1)(2 / 2)

加入书签

“小倩,今晚你就不要忙别的了,给我整出一些学术文章,署名红日公司王有财。所有需要**的专业都要涉及。内容方面尽量不要涉及应用,理论上要领先当前十年左右,要在高校的师生面前展现我红日公司雄厚的科研实力,为下一次**造势,写好后明天我派张驰开车送到金陵大学学报编辑部”

“没问题,王先生,我马上就可以写出十篇超出现在各相关行业理论发展水平十年左右的学术报告。”小倩依然那样的恬然。

第二天一早,小倩就把王有财叫醒,递给他厚厚的一堆打印资料。王有财稍微浏览一下,发现自己一篇也看不懂,看来小倩的文章写得有分量,于是就把它交给张明,让他去下午去一趟金陵大学学报编辑部,交给学报主编。

张明一听还要去金陵大学,头都大了,不过在王有财的威逼利诱之下,还是去了。

当张明驱车来到金陵大学,找到学报要求见主编时,值班人员告诉他,主编黄教授正在家中审稿,于是,张明又向别人打听到了黄教家的住址,费了好打一通劲,总算找到了主编黄教授,对于这种主动上门的投稿者,黄教授很烦,也很火,处于礼貌还是收了,然后看也没看,就丢到一边把小王张驰打发走了。

等张明走了以后,主编看到桌上厚厚的资料,忍不住拿起了一本,一看标题,晶体结构论,老家伙一看标题就乐了,自己就是研究晶体的,看来这个作者可能是被职称文章逼得慌不择路了,这么个大的的东西也敢写。可是慢慢的,黄教授不笑了,最后黄教授越看心里越吃惊。在这个洋洋数万字的文章中,有许多地方对当今困惑学术界的难题直接给于理论解释。

在老伴的强制下,黄教授胡乱弛了几口晚饭,然后一鼓足气看完了这篇文章的余下部分。看完以后觉得意犹未尽,又拿起下一本,一看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他看不懂,在往下翻,是化工方面的。再往下翻光学…整整十个方面,再看文章署名,都是红日公司王有财。黄教授感到头有点晕,赶紧掏出一片速效救心丸。缓过气来的黄教授,拿起电话,挨个给自己校内的的学术界朋友打电话,报告这个重大发现。

张明回到红日公司暂且不说,单说金陵大学,第二天一大早,金陵大学学报编辑部内主编黄教授双眼通红,在编辑部会议室内热情的招呼着一大堆学术带头人,在这帮老头、老太急切的目光中,黄教授挨个递给这些人每人一份资料,并吩咐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给每个人上了一杯茶。

小伙子倒完茶以后,就退出了会议室,顺手把门关上。小伙子走后会议室内除了时而传来的翻阅声,一片寂静,坐着十几个人的会议室内好像无人一般的安静,众人都在埋头审稿,唯有黄教授在闭目养神。过了很长的时间,终于有一个化工系的张教授率先看完。

“张教授,你觉得你看得这篇文章怎么样?”看到这个化工专家已审阅完毕,黄教授急切的问道。

“这个署名为红日公司王有财的作者就凭他们在这篇文章中总结出来的几条学术理论,有进入诺贝尔化学奖提名的可能,前提是他们在文章中引用的数据不是伪造的,当然这些数据即时是臆造的,这篇文章仍有发表的学术价值。”

张教授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听完张教授的话,黄教授也不禁生出同感。

随着其它教授的陆续审稿完毕,每一个阅稿人都对这个王有财给予极高评价。

送走一大帮金陵大学的学术泰斗以后,黄教授叫来编辑,让他把金陵大学学报近期所有的文章都停了下来,专门刊登红日公司王有财的文章。

那一大帮金陵大学的学术泰斗离开了学报编辑部后并没有直接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们私下商量了一下,拥到了校长室,强烈要求学校领导层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署名为王有财的作者聘为学校的特聘教授,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至少也要邀请他们来做几场学术报告,以解众人之惑,弄得这个校长也热血沸腾,这样的人才若是能找到一些到金陵大学,足以让金陵大学在全球高校的排名榜上上升一大截,在国内傲视群雄。

在张明离开金陵大学一个星期后,金陵大学的第十期全部改版刊载王有财的文章。这一期的刊物一出,在整个金陵大学校园引起轩然**,随后以金陵大学为中心,迅速波及全国,随着这一期刊物上的内容被国际上几个最权威的学术期刊转载,更是在全球引起轰动,这极大的提高了王有财的知名度,同时也给王有财带来了许多麻烦,当然这是后话。<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