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美哉少年!壮哉少年!(谢白银“牧莱克修斯”加更6/29)(1 / 2)

加入书签

 不得不说,韩青竹催更的时候是凶残的一点,不过做事情还是不马虎的。</p>

陈洛此时看着从万仞山传来的情报,这里面甚至有一些已经超出了陈洛可以接触的程度。</p>

其中不仅仅包括了蛮族的情报,还有一些正气长城防线的布局。</p>

陈洛脑子一转就知道韩青竹的想法了。</p>

不就是想让自己写后续《三国演义》的章回的时候,以这些素材为原型呗。</p>

可惜,原著不是我写的啊。</p>

……</p>

“拓古城……”</p>

“莫尔丹部所属拓古域之蛮城,城内常驻有二品大蛮王一尊,三品蛮王两尊,四品蛮侯四位。”</p>

“其周边大型部落有……”</p>

“其主要特产有……”</p>

“其中二品大蛮王为……三品蛮王为……四品蛮侯为……”</p>

“兵力构成主要为……”</p>

“主要威胁天波城方向,常见进军路线为……”</p>

陈洛看着那密密麻麻地记载,仿佛回到了前世大数据时代。</p>

镇玄司这工作做得很踏实啊!</p>

陈洛将这些情报一一看去,除了拓古城,其他重要的蛮城也都有详细的记录,不过陈洛也发现,越深入蛮天之下,情报也就越少。</p>

大致将这些情报都记下来,陈洛又看了看正气长城的情报。</p>

目光从九镇往下看,陈洛突然被一个城市给吸引了——</p>

太平城!</p>

之所以叫太平城,是因为这座城的标志:太平书院。</p>

第一次听到太平书院的名字,是从小纪的口里,随后在麟皇擂上,认识了来自太平书院的学子,尤其是那个半人半妖的陆念风,至今陈洛还是印象深刻。</p>

不过现在再看太平城,陈洛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p>

因为这座太平城,也是一个圣道地。</p>

半圣张横渠的圣道地。</p>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p>

这是张横渠的立道圣言,也是如今儒生的践行之道。</p>

事实上,张横渠最初只是在一座叫“莆仙堡”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太平书院”,随后书院慢慢扩大,最终才形成了一座城。</p>

太平城不大,大概只有东苍城十分之一大小,人口也不多,区区万人而已。</p>

但是它却是唯一一座远离正气长城,扎根在千里荒原上的城市。</p>

如果仔细看舆图,就可以发现,它恰好卡在了遂安镇与九原镇的两断正气长城空隙地带的最前方。</p>

曾经有好友劝张圣将圣道地安在正气长城之内,张圣笑道:太平是开出来的,不是守出来的。</p>

区区蛮原,人族一样立城。</p>

要让蛮族知道:寇可往,我亦可往!</p>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人族处于攻势时,太平城就是人族最前方的进击基地;而处于守势时,太平城就仿佛是一柄架在正气长城前方的剑尖,直指蛮族,随时准备着反击。</p>

自太平城立城以来,就已经陨落十数万儒生,数百位大儒,以及张圣。</p>

直至如今,太平城依然遥对着蛮族的荒风城,让对方越不过太平城一步,被称作北境第十镇!</p>

能做到如此地步,除了遂安、九原两镇与太平城的协作,还有最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太平书院。</p>

与中京的折柳、红袖这样的书院不同,太平书院来者不拒。</p>

但凡身怀开太平之心的儒生,来到太平城,不管你之前是什么师承什么学院,只要通过了太平书院的测试,你就可以自称太平书院的学子,学习太平书院真正的精髓。</p>

每年,都会有无数年轻的儒生背上行囊,前往太平城,入读太平书院。</p>

每年,都会有无数人战死在太平城。</p>

他们不求长生,不求圣道,不求治世,不求文名。</p>

只求,太平!</p>

正如太平城城门上的刻字一般。</p>

“万载蛮风,不凉一腔热血。”</p>

“十年芳华,尽显满怀豪情。”</p>

与如今北上寻武赴东苍相比,太平城的“青春风暴”早已持续了千年。</p>

有道是:</p>

烽火照北境,心中自不平。</p>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蛮城。</p>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p>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p>

陈洛长吐一口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东苍城能与太平城一样,一文一武,交相辉映!</p>

……</p>

“呼!”陆念风抖了抖身上的雪,走进一间硕大的殿堂,一丝丝压迫涌向他的神魂,他轻轻哼了一声,驱散这些压迫。</p>

在房间内,放眼望去,大约有四五百名年轻儒生盘膝而坐,紧闭双眼,无论男女,每个人的额头都沁出密密的虚汗。</p>

他找了个空闲的位置坐下来,身边一位女儒生正惬意地喝着茶。</p>

这里是太平城中最神圣的儒骨殿,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单纯的描述而已。</p>

因为这座大殿一砖一瓦,一栋一梁,全是用战死儒生的尸骨烧成灰,混入材料中筑成的。</p>

陆念风知道,如果哪一天自己也死在了太平城附近,又侥幸留下尸骨,他也会成为这座儒骨殿的一部分。</p>

没什么忌讳,每个人都以此为荣。</p>

更何况,其中最大的那根顶梁柱,里面混合的可是张圣的遗骨。</p>

“太平梦”是太平书院入院的唯一一道测试,会有大儒将学子的神魂拉入到太平城所经历过的战斗中,让他们去做选择。</p>

难点在于,这不是虚构的幻境,每一次战斗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每一次战斗,都能在儒骨殿中找到参与者。</p>

在这次测试中,如果最终发现心性不适合,就会婉拒对方的入学要求。</p>

望了一眼坐在众人中间的白胡子老者,陆念风轻轻叹了一口气。</p>

“吴师选择了哪一年?”</p>

“平帝,太康六年。”那女儒生轻轻说了一声。</p>

“太狠了。”陆念风感叹了一声。</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