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火铳(1 / 2)

加入书签

 管营官一边听着评书一边说道:“是的,能拿回来十杆铳,但是你得实收五十杆,说是日后再慢慢补齐,问问知道内情的都说是扯淡,只要签收完了,人家才不管你再去哪里要火铳,别说火铳,其他的腰刀、长枪、军衣也是要被他们拿走一些才行,找谁也白搭。刘大哥也觉得太亏,就还在和那边的大人谈着呢。”

工部的家伙挺狠,前方都要开打了,下边的官员还在克扣捞银子,这也是没办法,封建时代的王朝末年历来如此,就是到了民国时筹措军队去和日本人作战,上峰批了一万条步枪下去,也得先拿出真金白银找关系才能顺顺利利带回去,这个价钱大概就是这批步枪的20%,要是没钱没办法拿到枪耽误军国大事怎么办?国军后勤的大佬们早就贴心地安排好了,他会帮你牵线卖出一部分步枪,三方人员谈好,买家预先交付定金,军需把枪发下去,接受装备的将领再把说好数量的枪送过去,如此一来军需有钱拿,过来接收武器的将领多卖点也有钱拿,想买枪的人也拿到了比黑市低的价格,三方都获得了利益,真可谓是三方互利,只是苦了前线忍饥挨饿苦战的士兵,因为缺乏装备,国军在很长时间还是保留着过时很久的武器。

倒卖武器的事不是孤例,好多的国军将领回忆录都提到此事。既然工部的大佬想要从这事上挣钱,那就好办了,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武器,张元彪可是有金叶子和六百辆现银的富有男人,买上十几二十杆火铳应该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个事还不能操之过急,其他营的火器哨都没火器,弄来一堆,最大的可能性是被人分走,且看看这个刘大哥能不能摆平这个事吧。

想到这里就道别了听着说书乐不可支的几个人,慢慢退出大帐,门口的两个卫兵也是把耳朵贴在门口听说书,见张元彪出来也不闪避,继续听着。

这军纪也确实是很松懈了,不过反过来想也是没办法,操持新军的这些将领都是“刘大哥”手下或者身边的江湖汉子,他们只是经历过打群架的猛人,就是要靠讲义气去团结自己人,你给他们几百人,也没正规军前来帮助训练,到最后能训练出啥,真的不好说,但是明末的战争方式也是很奇怪,大量的明军步兵都是木头似的没有战斗力,对战后金军要么是一触即溃,要么是不打自己就溃,严整的军阵被建奴的箭雨一覆盖也是溃败,反正就是各种不能打。

走着走着就回到了自己的队伍处,小校还在给围着他立正而站的士兵讲军法,已经有些变味了,净是些恫吓老实人的刑法,动不动就要砍头。听的士兵们也开始打哆嗦。

张元彪急忙叫住了他,让他继续领着九个近卫去训练站列,把余下的四十个士兵列好队,开始指导他们站队列和齐步走。这四十个人张元彪要培养出来几个线列步兵,这也是为了磨合关系,最重要的是张元彪也需要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练兵的方法。大英帝国的红衫军那可是棍棒底下出精兵,严格的训练之下,这些士兵情愿和敌人搏命也不愿日复一日面对军官无情的棒打。所以这红衫军上了战场完全就像是机器人,莫得感情莫得反应,一切都是本能的服从命令,就是身边的人被铅弹打倒也是一样机械战斗。

当然,身为一个后世的人,也会加入思想教育活动,盲目的棍棒斥候,这样成分的军队哗变的可能性更大,

而近卫已经打算让他们走“神射手”的路子当散兵,战斗前充当轻装斥候,通过伏击和围剿的方式消耗敌人的哨探,屏蔽敌人对我军的掌握,战斗时把散兵作为线列步兵的补充,在前排游走通过精良的火铳远距离射杀敌人的军官,这些散兵的名字都起好了,绝对拉风,就叫“游骑兵”,再加上那句“游骑兵打前锋”,虽然眼下是没有马,但是只要善于射击,这名号绝对吓死所有的敌人。

这样一来,两个军种就立起来了,散兵那边就是射击精度和主动性,线列步兵就是纪律和排队枪毙的技巧。这样的军队都不用什么指挥技巧,就是寻找会战的机会,然后A过去就行了。

所有的一切最后又回到了火铳上,这五十杆鲁密铳那是志在必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