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备战(1 / 2)

加入书签

 百姓还是围坐在那个圈子里,相互挤着取暖,也多亏了昨夜李国藩扔来的棉衣棉被,这边一晚上过去也没有因为挨冻死了人。这些百姓早上醒来又被王树正挑走了一些人,这会儿饥肠辘辘看着昨天得那位大人又来了,想着后金军也没再来骚扰,情绪也渐渐多了起来,一些人低声询问是否有些吃的,有些人在询问官军是否已经打散了建奴,却绝对没有什么喜迎王师的喜悦。

看着这些麻木地百姓,张元彪心里也不是滋味,这些为大明帝国提供赋税和徭役的基础,却没有得到大明帝国的照顾,普通的小民在这小冰河时期收入锐减,生活下去就已经很难了,再加上这无处不在的土地兼并和权势倾轧,今番又是建奴的入侵,直接打破了京畿诸城,毁坏村寨无数,这些百姓的生活更加的痛苦,百姓从来都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团体,他们只想活下去,却被夹在命运的作弄中堕入可怕的轮回。

元朝末年,明军与元军在北方拉锯,百姓为了生存下去就发明了“两面牌”,若是元军取胜而来,城中的百姓就在家门口挂出“保境安民,戡乱护国”的牌子,明军打过来就把牌子翻过来上面居然是“驱除鞑虏,复我河山”。当时的国家统治者是元朝,虽然不太爱惜百姓,但是见到这些人表示驯服也少了杀戮,至于明军作为“解放者”,看到欢迎自己的标语也会约束自己的手下善待义民。

那些拿出“两面牌”的百姓才不管谁得了江山,只要能好好的活下去就行了,这样的生存智慧最后被明军发现,换来的就是把这些挂了两面牌的百姓划定为怀疑分子统统杀了,这个时候怎么没有再写得民心之类的屁话,那满清得了天下是得民心吗?只是百姓不愿再受战乱的煎熬,就为了活下去选择了妥协。

张元彪也不废话,大声喊着给饭吃给衣穿,随便指指点点要了些人,那些人也没啥挣扎就跟在队伍后边往营寨方向走去。当然也有自愿从军的,张元彪也是来者不拒,统统收过来,就带着七十几个汉子去了营寨之中,先安排浣洗给衣服换换,然后发给吃食,等人吃完了饭就让武装辎重兵的老兄弟带走去领棉甲和刀枪,这些东西现在是一点也不缺,不过分的都是最破烂的那种,因为头盔不足,这些人就是挽了头发系上红带子算是完成了武装。

李国藩走过来完全摸不着头脑,对张元彪说道:“大人,这些百姓直接就分甲,是要他们上战场?”

“你来的正好,我有任务交给你。”张元彪看着那些完成武装的百姓稀稀拉拉地站队,就对张元彪说:“当初听评书的时候,说是大将军徐达北伐,有一次守城被鞑子围了,因为军力不足就动员了百姓拿着竹竿在城墙上走来走去,还要大呼口号,结果城外的鞑子不知道城里有多少人不敢发动进攻,我也打算效法大将军的手法,安排这些人在外边走动,让建奴知难而退。”

这其实是明末李自成第二次围攻开封时守城方面想出的对策,当然历史上很多这种虚张声势的计划,大多是没有正式记录,开封守城的经验虽然只有短短数百字,却是这个时代最实用的技术了。当然后世也有一个虚张声势的故事,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雅克萨攻防战,当时清军吃不下雅克萨小城,劝降的时候俄国守军反而送了一个十六斤的大蛋糕,表示城内物资充足,殊不知那城里只剩下十几个能打的,反而促成了《尼布楚条约》。

“好计策。”李国藩说道:“那这些人喊啥?”

“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张元彪想也不想就说到:“抗击建奴,保家卫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