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临清(1 / 2)

加入书签

 在大营修整两日之后,朱大志就告别了青州左卫的人,带着七拼八凑的临清军开始往回走,与大队大队向北进发的勤王军不同,临清军带着三日的粮食开始在官道上向南行进。一路上难民和溃军跟着他们的脚步向南走着,倒是也没啥很特别的地方。

张元彪的队伍拿着文书去县城中的衙役讨要军粮,往往都被正义的县衙官吏训斥,直言粮食都要供给给北上勤王的队伍,才没粮食给南逃的溃军,哪怕是拿出来上边给的文书,那些傲慢的官吏也是不管不问,再看看那些北上勤王的队伍也堆在城外等着开饭,这些军士从南边的县城走夜路而来,也是为了在此地吃上饭,却也被这些正义的县衙官吏称之为贼配军,骂他们为啥白天不赶紧赶路,就在这里等着吃饭。反正就是左右都没有粮食供给,让这些军士自己去找吃的。

我大明以文御武,文官集团就是瞧不起这些军士,以往大军调动,自然要在各地就食,否则人吃马嚼需要带多少粮食出门才够,在朱元璋的计划中那也是算好了,让各地州府都要储备粮食给大军吃喝,如此可以保证军事行动的快捷,可是承平日久之后,官仓中的粮食早就被折腾完了,各地的官吏更不想给大军吃饭,就开始百般折磨路过的军队。

照理说军队何时开拔过来就供应大军吃饭就是,可是文官们怕这些队伍待在这里不动就会多吃多占,于是渐渐地只管一顿饭,吃完了就要打发人走,于是将领们就研究如何在县城之间快速前进,就被文官们觉得这是在占便宜,就要求军队到了之后等着吃下一顿饭,往往军队一听说要开拔就士气低落不愿意前进,因为走到地方也不一定有饭吃。

张元彪走了三天就在县城外吃了一次饭,大多时候都被搪塞粮食优先供应给勤王北上的队伍让临清军的二百余人在城外等着,结果等到了天黑也什么都没得吃,只能在城外搭起帐篷埋锅造饭自己吃,结果就吸引来了大量的流民或者勤王的卫所军,天南地北都要来讨东西吃。

看着这混乱的场景,朱大志和他的两个百户兄弟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叹着气找张元彪商议花钱买吃的,眼下已经获得回去修整的机会,自然也不在乎这些银钱,从第四日起,临清军就开始白天在路上加快行军,路过县城或者集市就自己花钱去买粮食,晚上在远离官道的小河边扎营做饭,连带着明日的干粮或者饼子一起做好了分下去,就这样一连走了十余日,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临清城。

此时的临清城已经听闻了临清千户所惨败的消息,军户的妻儿老小,随军的百姓亲人听闻军队将要回来,都是扶老携幼地早早来到离城不远的五里铺等着,期盼着可以在回来的人中看到自己的亲人。

可惜的是,大多数的人都是失望的看着这些陌生的军士,只有个别的百信扑上来与远征回来的士兵欢天喜地相认,同村或者同百户所的百姓也会上来询问自家儿郎的下落,得到的就是战死或者失踪的答复,受不了打击的百姓就哭晕了不少,一片的悲戚中,更没有人在乎这些陌生的军士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