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耿仲明(1 / 2)

加入书签

 崇祯五年一月二十一日下午完成了前沿营盘的基本修建。

营盘建在小山丘上,地势西高东低,北侧数百米是一条小河为大军提供水源,这个营盘是老式的方形结构,厚实栅栏的四角都有简易的望楼,几个木棍用钉子拼装一下组成的梯子方便轮岗的军士替换。

外围是浅浅的壕沟,四个大门依次朝向四方,大量的民夫和军士在营寨周围进进出出,内部巨大的空地上堆积着粮草与辎重,各个部队的营帐按照布置支设,军士和俘虏加起来就有了整整一千三百人,把这个荒僻的小山丘热闹不少。

两个城市卫队负责大营的防守,姜开泰与刘青杰二人各带一个百人队在轮防,原则上是不需要出营作战。

李国藩的辎重兵主力被分散驻扎于往东小路上的三个小营盘和两个大营盘中,负责粮道的安全协调粮草的转运,余下的辎重队一个百人队则是在前沿大营中负责动员战俘营造兼供给大军的饮食。

王树正的游骑兵无疑是临清军的主力与精华,依然在朝五晚五地出击袭扰。在大的会战之前,会有数不清的前哨接触战,游骑兵在最近五天的袭扰中,越来越显得吃力,白天的控制范围再渐渐地缩小,原本要走出五里到官道附近现在已经被压缩到了三里,傍晚时分的树林中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叛军斥候的身影,双方虽然没有你死我活进行侦查战,但是感到危险的王树正还是在昨天下午撤回了所有的前哨观察点,因为最近的夜渐渐地不怎么安全了,游骑兵与叛军已经交锋了几次,游骑兵夜里坚守防备较严,黑灯瞎火地乱打一气,游骑兵却伤了几个,好在没有被叛军捉去俘虏,权衡再三缺乏进攻能力的临清军留下少量的哨兵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在这日傍晚选择把队伍都撤回来。

这样张元彪的队伍就只能依靠望楼进行观察,好在营盘建的较为牢固,计划的一米半深壕沟也会在近期驱动战俘挖掘完毕,挖出来的泥土自然是堆在栅栏的外边,张元彪计划是在条件允许时再栅栏外再加一层木栅栏把泥土堆在中间,在营寨的内部也要用土筐和麻袋修建挡墙。

这样的构造是较为典型的西方风格木寨,在数十年后的雅克萨之战中,少量的俄军依托木寨修成的棱堡挡住了康熙皇帝的御驾亲征,兵力与装备皆占优的清军用大炮也没轰开这样的木垒,反而被杀伤很大不得不签订了《雅克萨条约》,现在面对着火器占优势的叛军,还是要尽可能地去削弱敌人炮兵的优势。

与此同时,在官道一侧的叛军,也在这几天中完成了集结和军议,这次开赴莱州城下的一万五千人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是原东江军毛文龙麾下的义子毛有杰,此人在东江军时就应是参将,掌管着财政大权,算是毛文龙心腹,在孔有德回到登州城外乞降时里应外合下了登州城就是此人的杰作,现在已经恢复了原名耿仲明。他自己就拥有原来的队伍近三千,在登州扩军时又整出了四千人,总计七千人的规模,在叛军中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之前一直负责登州城外的防御,之前的莱州城外突袭官军的指挥也是他。

排第二的是毛永浪,就是刚刚与临清军打过一场的败军之将,在临清军撤走后就收拢了队伍夺回了剩余的辎重,虽然损失了一些东江军老兵,但是选拔了一些人并入老营充实人数,现在的手下就达到了五千人的规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