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董姚的大餐(1 / 2)

加入书签

 董姚跟在叛军使者张蒙的身后,没过多久就走到了叛军的前线营地。

刚到了营地,张蒙就对着一个骑士说了一会的悄悄话,这大概就是在简要的汇报,那边的骑士看看董姚,也就跳上了马扬长而去,估计是先行去汇报。接着张蒙就走了过来,笑呵呵地说:“董大人,我已经让人去禀告我家大人,咱们慢慢地往前走吧,此地道路高高低低的,骑马若不是老手也不安全。”

“都依安排。”董姚一边走一边很客气地说。

在来之前张元彪就交代过,这次的派遣不用去了说什么劝降叛军的话,一个明军千户劝降叛军的总兵这就是没事找事了,主要就是谈一谈战俘换设备与外国雇佣军的事,只要这个有门就算是有大功,具体的需要都写在小纸条上,毕竟后续还会有具体的交换方案要慢慢敲定,所以见了叛军就开门见山的谈,至于其余的事情随便聊都没啥,只要别把自己的小命丢了就行,尽量不要辱没了临清军的颜面,如果惹毛了叛军觉得活不成投降也可以。

这些张元彪的话在聪明人董姚听来就是:

1,随便聊不怕露出什么情报?反正董姚一直都是外围打杂的,也不知道啥临清军的核心秘密,对于张元彪的了解也是基于军士们的私下谈论,无非就是秀才从军,文曲星下凡之类没营养的。

2,至于辱没了临清军的颜面?丫的董姚根本就是青州左卫的人,即便是谈判出了什么事,人家张元彪也能直接说这是个逃兵说啥能信,反正自己是不打算派出自己人去,万一死了呢。至于被弹劾,那张元彪也可以说是缓兵之计,临清军那边说的一千打两万本身就很邪乎,戏文上的诸葛亮也没这能耐硬抗。

3,投降也可以?董姚本身就是一个善于逃跑保命的老兵油子,当了三臣四臣也没啥利用价值,叛军要了自己也是没啥用途。

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董姚也很识时务,一路上知道言多必有失也不敢乱搭腔,至于叛军的消息那是一点也不敢问,就是这么小心翼翼地跟在张蒙的身侧,觉得害怕时就想想张元彪给画的大饼,再想想不杀使者的规矩,也就能从容一些。

一路的戒备也很森严,各个路段防御的叛军军官们冷漠地看着这个大叔,手下的山东籍新兵各个都是小心翼翼低着头,压根就不敢在东江军老兵面前表现出一点的随意。

张蒙笑嘻嘻地与董姚讲着什么故事,时不时指指一些东江军的军官,讲一下他们之前干的大事,那些路过的军官也停下来与张蒙打个招呼,一路上都是辽东口音的问答。

丝毫没有对董姚搞保密的意思,张蒙也没有蒙上董姚的眼,反而大大方方地说着某处某处驻扎多少人,带队的军官是东江军那个大将的麾云云。

就这么在小路上走着,密密麻麻的叛军营地连绵不绝,毕竟是在这五里长的小路上塞了一万五千人,地形狭窄只能这么依次搭建营寨,董姚一边走一边看,也觉得叛军真是人多势众,就这架势,临清军只有老实防御的份,哪有可能打得过。

就这么走了半个时辰,董姚终于来到了耿仲明的大营外,这个大营建在一个小山丘上,居高临下,可以一览附近的情况,木头支起来的栅栏和一个个望楼处都是巡逻的军士,这些叛军身穿铁甲棉甲,应该都是中军的精锐部队,在山丘一侧的平坦地带,还有一个小窝棚蓄养了不少马匹,看样子应该是一个骑兵据点,时不时有骑兵往西而去,想必是在传递信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