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混凝土炮兵(1 / 2)

加入书签

 临清军在偏远的西南乡镇中游荡了一圈,三天的合训算是结束了。

通过这次的合训,军官与士兵之间的熟悉度在此得到了提升,也在行军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队伍的问题,比如补给和野战宿营,以及军士们的鞋子不适合长途行军。

罗列的问题被军官们口述或者鬼画符地写好,再由派下去的书吏一一记录送予张元彪的署衙汇总,然后交由吴康、李国藩等人组成的“战争军法处”商讨解决。

编制这些军规是个很费劲的事,既然是要给临清军全军进行梳理,其中的工作量那是可想而知,而且张元彪还从游骑兵中选出了几个老兄弟来商议队列转换与队列间距,这个尤为重要,其研究成果是要直接送到张元彪处审阅,在通过后还要拿到校场演练,由不得大家都绞尽脑汁去思考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

闲下来的张元彪就在院子里鼓捣他的新玩意---混凝土大炮。

这玩意除了重量上可以让军士们重视起来,其余的功能就是零。

这也是无奈地举动,临清军需要大炮进行训练,但是一直没有完成对大炮的生产。

小型的弗朗机仿制品虽然也能使用,但是这样弱鸡的火炮明显无法进入张元彪的视线。

弗朗机炮之所以退出历史舞台,那都是因为他们的泄气太大,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射程的减少,无法使用于日趋激烈的海战和陆战,所以张元彪不打算给部队装备这些落后的弗朗机应用于野战。

野战,还是要成熟的炮兵,而不是弗朗机炮兵。

张元彪画出了模具的图形,一个长条的圆筒子,然后喊来木匠打造好之后开始浇筑混凝土,经过一天的凝固后就得到了一个大大的长条,不仅很重还很丑。

黄婉薇看不懂这是什么,就告诉他澳门的邓博朗,就是那个掮客从南京过来了。

说到这邓伯朗,也算是个奇人,崇祯四年年底的时候带着张元彪派的王龙、王虎兄弟和书记员就回了南方,在南京呆了一段时间兑换银钱和银票后,就带着这些大明国的人大摇大摆地住在了澳门,整日带着纯洁的王龙王虎兄弟周游于繁华的澳门,与各色的水手、商人交换着信息。好歹是忽悠了一些来到东方淘金不成的破产洋人,一群乞丐们得益于刘小秀姐妹的商行往大明跑路投奔张大人,而彼时正在登州前线苦战的张大人顾不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人,只是安排了几个书吏统计和看护,也不管他们懂不懂都被派去了临清军内部的工匠部,和那些日本人做了邻居,每日也是被要求去打铁,时间长了也倒成了合格的铁匠。

当然,邓伯朗时不时地也会送来一些稀奇的工具或者药物,以及一堆堆据说是泰西炼金术师的最新杰作的黄色固体,据说是金子。

咋可能是金子,若是金子炼金术士就能非常牛掰的给全世界展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