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圣旨(下)(2 / 2)

加入书签

杨浩定睛一看,不由沉声道:“元大人?”此人正是元文都。此人奉杨广之命,与段达、皇甫无逸、韦津等同为东都留守,辅佐越王杨侗。杨广驾崩后,他与段达、王世充、皇甫无逸等人共推越王侗为帝,被封为内史令、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左骁卫大将军、摄右翊卫将军、鲁国公,是为洛阳“七贵”之一。</p>

元文都叹了口气,忽地道:“王爷,皇上于江都驾崩,此事你可知道?”</p>

杨浩咬牙道:“适才得知,宇文化及奸贼,本王与他有杀君杀亲之痛,此贼本王务必擒之!以告慰皇上在天之灵!”</p>

元文都忽地猛喝一声,道:“圣旨到,秦王殿下接旨!”</p>

杨浩脸色一变,按剑道:“元大人,你这是何意?”他冷冷的道,眼中露出杀意,李靖等人也是露出震惊神色。</p>

元文都赶紧一伸手,道:“诸位大人莫慌。”说着,他将得知杨广驾崩,东都诸臣拥立越王杨侗为帝一事说了,这才续道:“如今宇文反贼已经北上,势力庞大,东都又久受瓦岗李密攻打,实在是无力除贼,因此故令小臣前来河北,请秦王为国分忧,消灭宇文化及。”</p>

众人恍然大悟之际,杨浩这才脸色一松,笑道:“原来是这样,诸位既然已经拥立越王为帝,本王这个做臣子的自当为国分忧。”</p>

元文都一笑,取出黄色的丝绸,喝道:“圣旨到,请秦王浩接旨!”</p>

“臣接旨!”杨浩跪下,恭声道。其余诸人也纷纷跪下,元文都的声音响起,众人听了心中却是大喜。</p>

如今的杨浩已经是王爷之尊,可是他空有爵位,官职却不大。他虽实际上控有河北六郡,可是却是名不正言不顺,毕竟皇上封他之时,仅是清河一郡之郡守。可是如今有了皇泰帝的圣旨,就不一样了。</p>

圣旨中,杨浩由秦王改为赵王,封地为清河郡一郡,并授予开府仪同三司,金吾大将军兼河北招讨草贼使,总揽河北事务。</p>

魏征心中微喜,以前杨浩虽然也是王,可是并无封地。如今改为赵王,封地为清河,虽说清河只是杨浩掌握的六郡之一,可是这种“王”,和以前的区别大了,乃是“国王”就像汉朝时,那些个诸侯王,在自己的领地里,掌握着军事,政治大权。</p>

而这一系列官职中,开府仪同三司,使得杨浩招揽幕僚名声言顺,所以如今的魏征虽是帮着杨浩做事,可是却没有官职,因为当时的杨浩只是一郡之守而已。而河北招讨草贼使,使得杨浩要征伐河北各郡时,变得名正言顺起来,再也不似当吃他攻取武安、襄国时的困境,因为那个时候,他还没有那么权利,那怕他的爵位是堂堂的王爷之尊!</p>

即使是后来,杨浩任命宋正本、孔德绍两人为武安、襄国郡守,从道理上来说,仍然是不合理的,因为他杨浩清河郡的郡守,怎能任命同级别的官职?</p>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皇泰帝虽说不是杨广遗命传下的帝位,可是他也是杨家子孙,得国也算正,总揽河北事务,给了杨浩很大的方便。至于那个金吾大将军,乃是中央禁军的官职,一个虚名而已。</p>

元文都朗声念罢,这才笑着道:“恭喜秦王,啊,是恭喜赵王,贺喜赵王!”</p>

杨浩心中笑着,即使皇泰帝不派人来,他也准备派人前去东都洛阳,称臣于皇泰帝,这是一个策略而已,不过现在好了,看来杨侗还是听聪明的,随后,杨浩屏退了众人,与元文都在密室里密谈。这才知道皇泰帝不仅派了元文都来河北封官给自己,也派了盖琮前去招降李密。这是元文都与卢楚、皇甫无逸等人商议的结果,并且他还带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宇文化及已经北上。</p>

这些事,杨浩其实是知道的,所以他显露出来的,只是微微的震惊,宛如适才的表演。虚伪也好,真心也好。为了大隋的兴复,他只能这样做。君主被杀,如果他不表现出悲伤的样子,那么别人会怎么看他?一个对旧主没有感情,像一个木偶一般,毫无感情,恐怕李靖、魏征等人也只会心寒而已。</p>

就像李渊,哭出几滴泪来,随后就登上了皇帝的位置,禅让?古往今来,禅让者何其多也,可是真心的又有几个?</p>

随后,杨浩还知道了一个秘密,那就是为什么自己的封赏如此丰厚的原因,那就是洛阳,还有一个人,手中掌握着军权,已经渐渐的有了不臣之心。他元文都久居官场,老谋深算,又怎会看不出那人的野心?只是前些日子,瓦岗李密未除,才容的那人的存在。</p>

那么,李密会降吗?如果李密投降,那么杨浩只需要等两人斗个你死我活之际,出兵捡个便宜就好,如果没有,那么势必杨浩要站出来,阻击宇文化及,抢夺西归军的诸多资料,例如人才,例如——玉玺。(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