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叙旧(2 / 2)

加入书签

“爹,表叔赶了许久的路了,还是先进屋歇息吧。”崔琦劝道。一把的年纪了,五十多岁了,居然还掉泪。</p>

“好,好!我们先进去吧!”崔毅擦了一把泪水。</p>

几人进屋,早有人引了苏定方等人下去休息。</p>

崔毅引了杨浩在正厅坐下,下人奉上吃食。</p>

“表弟,一别竟是有八九年了。”崔毅有些感慨。</p>

杨浩点点头,道:“表哥当年路经河阳,来看了下我,我记得那年是大业九年。”杨浩悠悠的道,心中着实有些感慨。</p>

“唉。”崔毅一声长叹,道:“可惜后来,听说你因事被废,可惜我崔家,已经不复当年之盛况。”自从秦王妃崔氏毒杀了杨俊之后,崔家在杨广时代虽有重用,可是比起原来,却是名声大减,就连杨昭都以秦王妃是自己的王妃之姑,而废除掉了,这对世家大族的崔氏一门,是多大的打击。要知道,那可是堂堂的王爷,你崔氏再是王妃,也不过是因秦王的缘故,却因为争宠,而杀了丈夫,这样的妇人,谁敢娶?谁敢保证下一个不是杨俊的下场?那些世家大族,最注重名声,无论是太原王氏,还是范阳卢氏,赵郡李氏等世家大族,对于自家的子弟看的是格外的珍重,尤其是嫡系子弟,那是要接过家族衣钵的,要是娶了这么一个善妒的女子,岂不是日日担心?</p>

所以自从那件事之后,博陵崔家中的女子,竟是受到了其他世家大族的抵制,深恐一个不小心,娶了这么一个女子来祸害家族。不过博陵崔家的名声毕竟摆在那里,还是有不少二三流的士族前来为自己的子弟求婚,只盼能攀上博陵崔家这个高枝。</p>

杨浩笑了笑,道:“唉,当年杨玄感叛变,宇文述……”他的话说到这里,顿了一顿,他想起他穿越到杨浩身上之后发生的事情,不由笑了笑,道:“宇文述奉皇帝之命平叛,路过河阳,他写了一封信给我,我便去看望看望他,想不到竟被人弹劾,说我是诸侯交通内臣。因此被舅舅抓回宫中,竟此连累了弟弟。”杨浩的弟弟,杨湛,英勇果敢,有胆量且刚烈,大业初年,曾任荥阳太守,可是后来被杨浩的案子牵连,被杨广召回,一直带在身边。</p>

崔毅叹息一声,道:“听说宇文化及弑君,却是被你打败,你那弟弟可有事情么?”</p>

杨浩脸色一黯,道:“宇文化及兵变,却是死了。除了杨倓,还有杨恭仁之外,其他的皇室宗亲却是死的七七八八了,唉,可惜,公瀚不能救他们!”</p>

崔毅沉默不语,忽地,他想起一事,道:“啊,对了,后来听说你镇守清河?”</p>

杨浩点头,道:“正是,我此次前来,正是为了追杀历山飞残部。”</p>

崔毅“唔”了一声,道:“博陵郡久受反贼之乱,可惜我不敢轻动,想不到,你居然做出这番事业。”</p>

</p>

杨浩站了起来,一拱手,道:“表哥,我虽姓杨,可是身上也留着崔家的血脉。如今天下攘乱,还望表哥助我,平定天下!”</p>

崔毅听了杨浩的话,脸色变了又变,良久,他轻叹一声,道:“表弟,你是姑姑的孩子,姑姑当年待我甚好,这份情意恐怕只能报答在你的身上了,只是,我身为一族之长,要为崔家考虑啊。”</p>

杨浩哈哈一笑,道:“如今我坐拥河北数郡,精锐五六万,其他带甲之士足有十余万。只等我扫平幽蓟,便可南下争衡。”杨浩此言非虚,虽然他实行了精兵简政的政策,可是先后打败河北诸多巨贼,后来又收编了窦建德的军队,总计约有二十多万。可是他知道,天下大乱很久了,男丁死的太多,他初到清河时,多处的村庄都是十来岁的孩童或是妇人耕种,根本不能保证粮食,要再多的兵马又有何用?最后恐怕还是要饿死,所以他需要人给他种田耕地,来保证军粮。</p>

崔毅想了一想,这要说些什么,只见杨浩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了他。</p>

信是清河崔宗伯写的。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本来就同出一源,两家甚有联系。</p>

崔毅接过书信,拆开一看,脸色变了又变,良久,这才一声叹息,道:“既然如此,那我没有不支持的理由了。”(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