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突厥南下(六)(2 / 2)

加入书签

风声,带来的是一阵马蹄声,一个骑兵来到来整面前,道:“王爷有令,收兵。”</p>

也对,穷寇莫追,更何况,突厥骑兵众多,除非隋军也拥有大量的骑兵,否则打下去只能是击溃战,而不可能是歼灭战。那就收兵吧,还好,来整带领的士兵损失了一千五百人,多是与突厥骑兵步战的时候,被突厥人所伤。这些野蛮人,战斗力的确很是强悍。</p>

其余的左右两军,损失几乎没有。</p>

是大胜。</p>

王琮的脸上堆起笑意,在右翼战斗结束后,他让杨叙继续领兵,自己则赶回了中军,报告战况,早些一步,杨公卿已经来到。</p>

杨浩的脸上也是露出笑容,只是可惜啊,缺少骑兵,不然战果会更大一些吧,说不定能一战打怕突厥人,让他们几年内都不敢南下。</p>

收兵,回营。留下一些士兵打扫战场,杨浩带着苏定方等人回营。</p>

刚到大营,就有军文传来。是阮君明。</p>

河东那边,阮君明已经联系上王行本,接到消息的王行本很是惊讶。</p>

河东虽然封闭,可是总会有消息传来。他也知道,如今的大隋已经是风云飘摇了,他在尧君素死后,依旧坚守河东城,非为其他,而是为了心中的理念。他和尧君素一样,不为名利,只是为了忠义二字。纵然,在别人看来,如今皇帝已死,长安朝廷也被李唐所占据,至于洛阳朝廷,也是早晚必亡的。坚持,有什么意义?顽固不化,尧君素是这样,王行本也是这样,不识时务!</p>

书信,是杨浩亲手写的,还盖上了大印。王行本很是感动,他一直以为,他已经被大隋抛弃了,可是眼下看来,还没有,至少拥兵河北的赵王还没有忘掉自己,大隋并没有忘记自己!那么,继续坚守河东城,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了。</p>

河东城,扼守在晋地和关中之间,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当初李渊兵进关中之时,就是久攻困守河东的屈突通不下,这才转而从龙门渡过黄河,并派兵抢占了潼关,才从容控制了关中。可是河东,一直是李渊的心病,所以李渊一直不停的派兵攻打河东城,就是想要拔下这颗眼中钉。</p>

王行本自然明白河东城的重要性,只要河东城在别人的手中,那么李渊就会寝食难安。</p>

如今,有了大隋赵王的书信,王行本的心中变得坚定起来。刘武周南下的消息已经传来,据说齐王李元吉初战不利,已经缩回了太原城,想要依靠高大的城墙,来抵御刘武周的大军,同时,李渊也命太常卿李仲文率军增援太原。看来,刘武周和李唐一定会打个你死我活啊,如果这个时候,赵王能够出一支奇兵,再有自己的配合,就能截断李唐的归路,至于刘武周,疲兵而已,不足为虑。</p>

所以,在阮君明将杨浩的意思传达给王行本之后,王行本当即大笑。虽然他已经面黄肌瘦,可是一双眸子却是又黑又亮,疲倦的神情上,满是坚毅执着,大隋有望矣!</p>

随后,阮君明想办法为王行本购买了不少的粮草,在河东城的配合下,再有冯吕氏的帮忙,趁着夜色运送到了城内,稍微解决了河东城缺粮的情况。河东城气势稍振,在王行本的大力鼓动下,继续抵抗独孤怀恩的进攻。</p>

而阮君明则继续潜伏,时常在冯吕氏、河东城以及河北之间联系。</p>

这大概就是阮君明去河东之后的情况了,还好。冯吕氏知恩图报,帮了不少大忙。冯家在上党,虽不是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可是显然也非那些三流家族可比。阮君明带着人,一部分在冯家等待时机,同时收集情报,不时的回报河北。余下的兄弟则分散到其他地方,趁着大战尚未开始,收集河东诸郡的地势情况,尤其是壶关、苇泽关的情况,毕竟这两个关头,牢牢的钳制住了杨浩的进兵路线。</p>

太行山,起止河内,终于幽州,如今占据河北大部分的杨浩只能通过武安的滏口陉和恒山郡的井陉关——苇泽关一县才能进入山西。可是太行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李唐只需要派遣数千士兵,就可以固守关口,牢牢的保卫着河东诸郡的安全。</p>

杨浩手中捏着军文,目光悠悠的看向了西方,到底,刘武周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呢?</p>

</p>

他正在想着,只听脚步声响起,却是苏定方走了上来,他的目光中,虽然有些忧虑,可是更多的,是信心。</p>

苏定方走了上来,轻声道:“王爷,罗艺领兵来援。”</p>

“罗艺!”杨浩轻声念着。据线报,罗艺带着薛万彻、薛万钧两人南下,加上突厥的五千骑兵,共计有三万五千人。至于薛万述、薛万淑则是留守涿郡,防备高开道,对于高开道这一代枭雄,罗艺还是有些不放心。</p>

那么,高开道那厮,现在在那呢?杨浩陷入了沉思。(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