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登基(2 / 2)

加入书签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河东绝不能失!否则,大唐就被迫由攻势转为了守势!</p>

在河东的战局,恐怕比起陇西,不遑多让,在这个时候,打败了刘武周,可以说是另一个巨大的功劳!他李渊不是不想打败刘武周,而是不想启用李世民!否则,他军功一高,太子如何能压住他?隋朝的往事,他李渊不是没有经历过,血一般的教训啊!</p>

他李渊不是隋文帝,所以他要将一切的可能,扼杀在摇篮之中!避免兄弟相残的的那一幕!</p>

看着李渊不语,李世民的心中突然的愤怒起来。自从他打败了薛仁果,很多时候,父皇似乎对自己多加打压!远的不说,就说太常卿李仲文支援并州的时候,自己就曾提出,愿去河东平贼,可是,不管怎么说,父皇就是不同意,而是派了李仲文增援并州。</p>

李世民并不傻,他知道这是为什么。如今河东战局不稳,一败再败,放眼朝中,有谁能够担此重任?本来,大哥是个不错的人选,为人稳重,可是,他是太子,怎能轻出?</p>

李渊沉默,他的目光深深的看着一个人,那个人,是他的心腹。</p>

“陛下,老臣愿领兵出战,为国解忧!”出来的是尚书右仆射裴寂。</p>

李世民的心中冷哼一声,裴寂虽然有大才,可是军事,却是一窍不通啊,父皇怎么可能用你?</p>

大殿之上,一片沉默,良久,李渊细长的眼中射出精光,道:“准!”</p>

“父皇!”李世民闻言大惊,忍不住上前出言。</p>

李渊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道:“朕心意已决,尚书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他全权指挥河东战事!”</p>

</p>

“臣遵旨!”裴寂跪在地上,口中大呼道:“臣一定剿灭刘武周,报效圣上恩德!”</p>

武德二年,六月二十六日,裴寂领兵经由龙门,东渡黄河,支援并州。</p>

轻轻的叩着案几,杨浩看着最近的消息。</p>

李渊终于出兵了,可是这个时候,李唐可以说是数面受敌啊,河东有刘武周;中原则有王世充趁李唐无力东顾之际,四处攻取李唐在中原的土地;而荆襄的萧铣,似乎也准备攻打李唐啊。</p>

冷静的将最近的事情梳理了一个遍,杨浩明白,如今,是夺取山东的时候了。</p>

“王爷,时辰到了!”一个宫女上前。</p>

杨浩这才愕然惊醒,放下手中的宗卷,杨浩站起身来,道:“走吧!”</p>

门外,几名宫女在一旁守候,为首的一名女官,躬身道:“请王爷沐浴更衣!”泡在温水中,杨浩的心中颇为感慨,想不到,就这样,做了皇帝?</p>

纵使他知道这是早晚的事情,可是,终究来到了。</p>

沐浴完毕,随后,杨浩在几名太监、宫女的伺候下,朝着城外的天坛行去,几位妃子以及皇亲随后而行,在最后,则是诸位大臣。整个清河县一片戒严,士兵们抖擞精神,瞪大了眼睛,做好保卫工作。</p>

在鸿胪寺的官员带领下,众人渐渐的到达了天坛,那里,早有苏定方带着士兵,严加防范,预防不测。</p>

车辆缓缓的进来,随后,先是萧后举行祷告,拜祭大隋列祖列宗、先帝,述说情况,立杨浩为帝。</p>

老臣赵才、裴矩作为资格最老的几个臣子,率先而出,领着诸位大臣百官,拜倒在地上,齐声道:“告祭礼成,请即皇帝位。”</p>

随后,魏征等几名大臣将杨浩扶到椅子上坐下,百官暂按名爵依次排位。随后,执事官举冕服案、宝案至前,赵才等几名望臣,奉天子冕服跪进,置于案上,裴矩、魏征取天子冕服加于杨浩身上。杨浩一看,天子冕服上,日、月分列两肩,星辰列于后背,这是昔日,先帝,也就是杨广所制订的规定。</p>

杨浩身穿天子冕服,感觉还颇为合身,手工也很好,他回头,看着裴矩等几人退了下去。他心中故作镇定,幸好前几日,婶娘将这一套程序给他说了,不过饶是如此,他也是头疼万分。</p>

赵才等人退回排班,通赞唱道:“排班!”</p>

众臣重新列好队伍,鞠躬。然后通赞又唱道:“奏乐!”</p>

赵才、裴矩率领众臣三拜,然后平身,此时乐止,如此重复。随后,赵才搢笏、受玺、出笏等,一系列的过程让杨浩不觉头大。</p>

终于,看着群臣鞠躬、拜兴、平身、搢笏,百官按通赞官所唱步骤一一做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时辰。随后,杨浩解严,通赞唱:“卷班”。百官退下,这才礼毕。随后,便是杨浩拜祭太庙,追赠先帝。在赠杨广为明帝的同时,杨浩之父被尊为孝宗义成皇帝,母崔氏为哀皇后。</p>

事情按预定的进行着,最后百官在通赞官的指引下行三跪九拜之礼,这才算礼成。</p>

杨浩的额头冒出了细汗,这才暗想皇上也是不容易啊。最后礼成之后,便是一系列的封赏。</p>

先是册立崔珺然为皇后,其余宇文漪为东宫娘娘,窦红线为西宫娘娘。</p>

百官之中,魏征为郑国公、尚书省左仆射,简御史台,负责向皇上进谏;赵才为陇国公、尚书省右仆射;李靖为兵部尚书,孔德绍为礼部尚书,裴矩为吏部尚书,宋正本为工部尚书。张文瓘虽然年轻,也被授予了民部尚书一职,其他杨善会、来整、苏定方等也被授予将军之职。</p>

其余的隋朝旧臣,也分别被授予官职。不过,按照事先的商议,掌管要害部门的,都是杨浩的心腹,这样,杨浩才能保证这个“新生”政权被自己牢牢的控制在手里。</p>

随后,在杨浩的授意下,魏征带着张文瓘等人,进行律法的修改,在大业律上,再度减轻了刑法。毕竟,隋明帝制订的法令比起他的文帝杨坚来要宽厚了许多,隋王朝之所以变成如今这个残破的局面,和大隋律的关系不大。所以律法修改,是再度的减轻,废除了一些酷刑。</p>

其次,民部将对各地的耕种进行重新的调整,毕竟,每一种土壤适合的庄稼是不同的,以前他只有河北一地,地质相对的单一,如今拥有了幽州,势必要做出调整。</p>

至于其他,诸如兴办的州县学,必然还会按照原有的模式继续进行,这不仅可以吸引那些优秀的寒门子弟加入,说不定,还可以吸引某些关东门阀的子弟,毕竟,杨浩收集了很多的书籍,各方面都有涉及。</p>

公元六一九年七月,杨浩于清河称帝,年号:中兴。(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