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决心(1 / 2)

加入书签

 济北郡。</p>

依仗着黄河,徐元朗屯兵肥城,与来自齐郡的王薄互为犄角,同杨善会对峙。</p>

前些日子,王世充的事情,徐元朗已经知道,心中暗骂了几句。大营外,树叶已经落尽了,秋风飒飒,卷起落叶,在空中飞舞,恰如徐元朗此刻的心情。</p>

与前次不同,并不是自己的主动出击,而是隋军南下。前次一战,徐元朗对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知道自己的士卒的素质无法和隋军相比。不过,幸好,王薄这个家伙,似乎和隋军有着大仇,铁了心的抗隋。而且,徐元朗知道,这次隋军的主将,就是上次的那名隋将,叫杨善会。</p>

上次,也是和河北军相持的时候,王薄就是被他断了粮道,这才无奈的后撤,然后被杨善会设置了伏兵,一番冲杀,王薄兵败退回齐郡。有了上次的教训,徐元朗对后勤很是在意,每次都是谨慎小心,押送粮草的时候,均有二千以上的士卒,更重要的是,他的驻地,离鲁郡博城并不遥远,也没有什么险要的所在,所以,杨善会试图截断徐元朗的粮道,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只得悻悻放弃。</p>

针对徐、王以及郑国的联军,杨善会兵力上略有不足,所以,他只能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才能改变兵力不足的劣势。可是,徐、王等人,或许是顾忌杨善会,都只是呆在大营里,像乌龟一样的缩头不出。这让杨善会颇为无奈。</p>

当然,杨善会曾经试图诱骗过敌军,他假装粮草不济的模样,准备回转河北,想要引出徐元朗、王薄等人的大军,然后,在路上的险要之处,埋藏伏兵。只要徐、王两人带兵来追,杨善会就猛地回师,杀对方一个回马枪,然后伏兵齐出,杀对手一个措手不及。</p>

可是,徐元朗并不上当,当他真正撤军地时候,徐元朗并没有领兵追击,而是派出了斥候,目送隋军的离去。</p>

杨善会的战果,只是斩杀了几名斥候。深深的挫败感在杨善会的心中升起,可是还好,令人惊喜的是,收了几员大将,杨善会快马传递回清河,向杨浩报告了这一个还算不错的消息。</p>

杨浩得到消息之后,很是高兴。毕竟这几个人,都是在历史上颇为出名的猛将,所以,当即,杨浩就封给秦叔宝等人不小的官职,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p>

同时,杨浩的军文中,让杨善会在济北郡拖住敌军,不求胜利。</p>

起初,杨善会并不明白杨浩这样做的用意,后来他才明白,和夺取井陉关一样,来整部与杨善会部,都是诱饵而已。</p>

这两支军队大张旗鼓,做出以主力攻打某地的态势,其实,暗中却有它意。</p>

杨公卿是突出奇兵,攻陷了井陉关;而李靖则是带着薛万述、薛万淑两人,招降了平原郡,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了盗贼占据的渤海郡。至此,黄河以北,除了恒山郡、渔阳郡没有在杨浩的实际控制之下,其他各郡已经是杨浩的势力范围了。</p>

而且,据可靠的消息,东莱、高密两郡,暗中臣服了大隋。只是如今,眼看就要入冬了,杨浩认为冬季一旦降临,并不是动兵的好时机,他之所以要杨善会依旧屯兵济北郡,就是要等,李靖攻陷北海郡!</p>

如果,隋军占据了北海郡,没有了黄河的阻碍,来年,隋军再攻打山东就容易许多了,而且,那个时候,恒山郡已经拿下,就可以全力南下了!</p>

这是杨浩与李靖、魏征等人暗中商量的计策,之所以没有公开,就是为了防止敌人的密探。同时,让杨、来两人带兵的消息,通过廷议的方式下达,可以说没有人怀疑,疑兵果然达到了效果。</p>

十一月,王薄的势力范围北海郡被隋军奇兵攻陷。随后,李靖令薛氏兄弟留下镇守。随后,杨善会也撤出济北郡。</p>

与此同时。</p>

十一月五日,李世民趁黄河结冰,率大军自龙门踏冰西渡,从裴寂手中接过了前线大军的指挥权,然后进兵柏壁(今山西新绛县南),与宋金刚对峙。</p>

随后,李世民召集众将议事。</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