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冬日的决定(六)(2 / 2)

加入书签

可是,到了如今的地步,也只能继续坚守,等待时机了!</p>

清河。又是大雪纷飞的一天。算起来,这可是今年冬天的第三场雪了。</p>

踏着积雪,杨浩走到院子里,脱下外袍,手中,从兵器架上,取过长枪,练了起来。</p>

如今,他已经养成了习惯,无论是大雪,尚或是烈日,每日,杨浩都要练练枪法,有时候,是苏定方陪练,有时候则是李靖。</p>

如今的苏定方,杨浩已经让他单独领军,毕竟,在杨浩的印象中,苏定方可是一位帅才,而非一个仅会冲锋陷阵的猛将。</p>

在称帝之后,因为清河城的限制,杨浩的禁军之保持了一万人,分别由罗士信和秦叔宝带领,杨浩相信,这两人,绝对有能力,担任这一要职,至于忠心度,杨浩知道这几人,绝非朝三暮四之徒,所以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p>

雪花纷飞中,枪尖闪耀,四周的积雪慢慢的厚了起来,可是练武场内,只有薄薄的一层,上面,布满了杨浩的脚印。额上,也微微的冒出汗珠。</p>

“喝!”杨浩一声大喝,将手中的长枪抛了出去。</p>

杨浩这一抛之力,甚是快速,转眼已是飞了出去,深深的扎进了一棵老树的树干之上,那棵白杨树一阵摇晃,树上的积雪顿时纷纷下堕,“轰”的一声,砸在地上,激起飞雪无数,顿时白花花的一片。</p>

“陛下,武功又有大进了!”小太监笑道,递过一块巾帕。</p>

“小强子,恒山郡可有消息?”杨浩接过巾帕,随意的问道。这个小太监,是当初杨广在江都时候,进宫的一个小太监,杨浩见他机灵,带在身边,负责起居。</p>

“陛下,目前依旧平静,来整将军依旧围困正定县,李神通并没有什么异动!”小太监道。</p>

将额头的细汗抹净,杨浩将巾帕递给小强子,随后向书房走去,心中,却是有些狐疑。</p>

宇文士及已经回来五天了,按理说,如果有什么异动,也差不多是时候了,难道,是朕错怪了他?杨浩缓缓的走着,思绪万千,当初放过了宇文士及,就是有着千般的考虑,不过,最好还是不要出什么事,毕竟,他不想让哪两个人伤心啊。</p>

书房内,一个小太监早已将火炉燃起,让杨浩进屋的时候,已经很是温暖了。</p>

书桌边,早有研磨好的墨汁,那是在书房值守的太监按照杨浩的要求,每日必做的功课。</p>

慢慢的批阅奏折,查看最近的各地情况。</p>

烛光闪亮,杨浩时而皱眉,时而舒眉,似乎在想着什么。</p>

忽然,脚步声响起,一个太监道:“陛下,涿郡有快马传递而来的折子!”</p>

“哦?递上来!”杨浩道,这个时候,快马传递而来,难道有什么事情吗?小强子奔出几步,取过奏折,这才递给杨浩。</p>

杨浩拆开一看,不由皱眉。</p>

这几年,似乎有些不对劲啊,每逢冬天,北方均是大雪纷飞,镇守涿郡的王伏宝,奏折上,言明了涿郡的情形,除却大雪,蓟县、怀戎、昌平诸县,均受到了冰雹的袭击,损失很是惨重,奏折中称,无数百姓没有房子可住,在王伏宝带着士卒抢修之后,迅速修葺了一批住房,可是,却缺乏粮食。就算是拿出军粮,最多只能熬过这个冬天。</p>

按说,以涿郡的重要地位,并不缺乏粮食,可是,罗艺那厮为了一已私利,多次兴兵,粮草不足。所以,年初的时候,罗艺勾结了突厥南下,就是为了粮草,为了土地。涿郡战乱多年,百姓流离失所,农田多有荒芜。而且,涿郡一带,土地较为贫瘠,产量很低,仅凭产量,那里能满足涿郡的需求?</p>

百姓民生,这是杨浩最为关注的事情,只有心怀百姓,为百姓办实事,才能国泰民安。所以老百姓的事,绝不是什么小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上,无数的教训,都说明了这一点。</p>

很快,杨浩就召集了张文瓘、魏征、宋正本等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明日让张文瓘的哥哥,时任户部侍郎的张文琮带着清河的一批工匠,赶赴涿郡,同时,根据涿郡的人口,考虑到这个滴水成冰的鬼天气,杨浩认为,先拨出一些粮食,先助百姓渡过冬天,届时,春暖花开,涿郡哪怕粮食不足,再运输粮食,也方便许多。</p>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众人不敢歇息,带着人手,各归其位,处理事情。(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