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暗涌(十四)(2 / 2)

加入书签

所以,黄昏时分,他得到亭山丢失的消息之后,匆匆的赶了过来,就是要与王薄商议一个万全之策。</p>

“王兄,如今隋军气势汹汹,亭山已失,不知有何良策?”徐元朗的语言之间,透露出对未来的悲观,眉头也是紧紧的拧着,宛如吃了苦瓜一般。</p>

闻言,王薄转过头,看着徐元朗,哈哈一笑,道:“徐兄,莫要惊慌!”</p>

徐元朗一愣,看王薄这个样子,似乎很有信心啊,可是,自己并不是知道,难道什么时候,王薄又有了什么动作?想到这里,徐元朗虽然脸上立刻挤出了笑容,可是心里却暗暗起了戒备之心。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更何况,徐元朗与王薄不过是因为临时的利益而凑在一起的两个并不合格的政客呢?</p>

“王兄,你这是……”徐元朗疑惑的问道。</p>

“徐兄,你可知道孟海公,孟兄?”王薄哈哈一笑。</p>

徐元朗自然知道孟海公,此人是济阴人,出身豪族,在民变军中,算是一个颇为异类的领袖,因为他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据说当初在周桥聚众起义,不过是为了驱除与孟家有仇的县令。那个时候,天下大乱,流民众多,变民军和官军之间,变民军和变民军之间,为了权力,为了金钱,为了女人,为了地盘。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是很正常的事。</p>

百姓若要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唯有拿起刀枪,所以,在一些偏远地区,或是朝廷力量薄弱的地方,当地豪族纷纷发放家财,聚起人马,组织乡兵,结寨自守,既抗兵,也抗流贼,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孟海公只是这些人中间一个极具代表的人物而已!</p>

孟海公起义之后,一向活动在济阴、东平两郡,兵力约有三万,在杨广被杀之后,自称“宋义王”</p>

当初,徐元朗听说东平郡颇为富裕,所以领兵前去抢劫,不料遇见孟海公的大军,一番激战,徐元朗不敌而退,之后,两大势力之间,摩擦不断,不过均是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乃是徐元朗是不是派出一两百人的骑兵前往东平郡抢劫,每次都被孟海公击退。</p>

徐元朗虽然打不过孟海公,可是他的心中对此人却非常的不屑,认为他守在济阴、东平两郡,就像乡间的地主老财,吝啬之极,哪里会有什么前途。当然,徐元朗不知道的是,孟海公对他也是非常的不屑,认为他们都是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而已,他孟海公出身名门,又怎会瞧得起草寇出身的徐元朗?</p>

徐元朗不知道王薄为何提起此人,所以他点点头,问道:“王兄,此人如今在东平一带活动,小弟倒是与他有一些冲突。”</p>

王薄笑道:“嗯,我倒是听说了,不过,如今事急,还望徐兄放下昔日恩怨,共同对敌啊!”</p>

徐元朗也不是愚笨之辈,听了王薄的话,也知道,如今的情形,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毕竟隋军才是最大的敌人,偏过头,徐元朗瞧着王薄,沉声道:“王兄,你是说联络他,一起抗隋?”</p>

“不错!”王薄哈哈一笑,道:“早些日子,我看隋军并不动弹,暗中派人前往东平郡,与孟海公取得了联系!”</p>

“哦?”徐元朗顿时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他忽然走上两步,道:“王兄,孟海公他……”顿了一顿,徐元朗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他同意了?”</p>

“同意了!”王薄哈哈一笑,道:“孟海公虽然远在东平,可是从东平出发,却可以攻打武阳郡、济北郡。只要孟海公出兵,以目前隋军四处用兵的情况,其他各郡必然兵力不足,李靖就只有退兵!到那个时候,只要我们小心谨慎,就可以击败隋军,并趁机攻打平原、北海诸郡!则大事成矣!”</p>

洛阳。</p>

王世充坐在软榻之上,静静的看着手中的军文。</p>

各地的消息传来,尤其是山东的战局,让王世充有些忧心忡忡,如果隋军攻下了山东,对谁的威胁最大?毫无疑问,是大郑!这样的结果是王世充并不愿看到的,那个时候,大郑的北方和东方就直接面临了隋军的攻击。可是,让他王世充出兵帮助王薄等人,他又有些不放心。</p>

毕竟,前些日子,他可是骗了这两人好几次,让他们为自己打头阵,去和隋军拼杀,而自己却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金银,谁不喜欢?如今的他虽然贵为皇帝,可也不能免俗。</p>

“父皇!”太子王玄应走了进来,看到王世充愁眉的样子,轻轻喊了一声。</p>

王世充看着他,道:“是玄应啊!”</p>

王玄应走进来,道:“父皇,快马传报,孟海公出兵济北郡。”</p>

“哦?”王世充的眼睛一亮,虽然他并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可是这个结果正是他所想的啊,不管是谁,在这个时候,和大隋硬拼,对大郑都有好处。</p>

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大郑只要等到他们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再出兵攻打,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

想到这里,王世充笑了起来,当他笑声停住的时候,他瞧了一眼王玄应,道:“玄应,如今河东那边怎么样了?”</p>

王玄应摇摇头,道:“定杨军和唐军似乎还在柏壁对峙,也不知道,这场战役会打到什么时候。”</p>

王世充站起身来,踱了几步,沉吟道:“听说定杨军在唐军的骚扰下,粮道数次被劫,恐怕,这次定杨军逃不了失败的命运啊!”</p>

王玄应想了一想,道:“父皇,如今唐军主力尽在河东,不如趁此良机,攻打河内、汲郡?”</p>

“汲郡!”王世充点点头,哪里有大隋建造的三大粮仓之一的黎阳仓,如果,能够攻下黎阳仓,那么大郑就将大隋的三大粮仓收入囊中了!这几年来,中原大乱,农田荒芜,没有什么收成。光是回洛、洛口这两大粮仓,就足以供应了大郑的军民需要,如果再有一个黎阳仓,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p>

同时,唐军若是缺乏了这个粮仓,大唐在关外的唐军,会缺乏粮食吧!而且,攻占黎阳仓,还可以避免黎阳仓落入大隋的手中啊!说起来,这是一个不错的决定!</p>

想到此,王世充笑道:“玄应,你有长进了!”这让王世充很是欣慰,毕竟,王玄应可是大郑的太子,日后大郑的江山,是要交给他的。作为一个父亲,他希望自己的儿子王玄应有出息。作为一个皇帝,他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代,永远传递下去,那么,太子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p>

看来,朕没有选错,玄应虽然以前很是顽皮,可是现在,整个人已经变了,变得学会思考了,这,是一个好兆头啊!</p>

“多谢父皇!”王玄应笑着。</p>

“对了,玄应,既然要攻打汲郡,这几日,你拟出一个计划出来!”王世充笑着道,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既然是大攻打唐军,那么就要一鼓作气,夺下汲郡。唐军的厉害,他自然是知道的,既然做出了决定,那么至少要在河东战场决出胜负之前,唐军分身乏术的时候,拿下汲郡。(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