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暗涌(十九)(2 / 2)

加入书签

可惜,还是失败了,李世民还失去了一只眼睛,脸颊之下,也留下了一道让他屈辱的伤痕。</p>

这个时候,李仲文正在隰城交割事宜,准备带着本部人马,前去太原,准备代替李世民的位置,继续追击定杨军,攻下雁门、马邑等地。天气很是晴朗,李仲文的心情颇为高兴,毕竟,这个时候,接替秦王,可真是天大的便宜啊。李仲文虽然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究竟是谁又在皇上面前说了些什么。可是,管他呢,只要自己能够取得更大的功劳,得到更高的管制,更大的奖赏,何乐而不为呢?</p>

瞧着天上太阳,如火炉一般,烤着大地,李仲文并没有感到炎热,该是出发的时候了,李仲文想着,准备拍马而行。</p>

可是前方,出现了一支军队,人数约有四五千。手搭凉棚,李仲文将目光凝向远方,可是还是看不清楚,军旗似乎也已经被丢弃了,让人辨不出究竟是那支军队,但是那是一支残兵无疑。难道是,定杨军的残余势力?李仲文想着,不由兴奋了起来。</p>

虽然眼前的残兵人数不少,可是最大唐英勇的将士面前,那些可恶地定杨军又算什么呢?宋金刚够英勇吧,还不是败在大唐的手中!去太原,固然可能取得更大的功勋,可是只要是功劳,李仲文就不会放过。</p>

“兄弟们,那些人,一定是定杨军的败军,活捉他们,那可是大大的功劳啊!”李仲文高声的喊着,唐军顿时高声叫喊了起来。</p>

李世民很是疲惫了,眯起独眼,仔细看了看前方,离隰城已经不远了,可是为什么,短短的这点路径,居然走了这么久?李世民有些心力憔悴的感觉。“儿郎们,马上就要到隰城,哪里,有温热的小米粥,热乎乎的馒头,大饼!儿郎们,加油啊!”李世民鼓起最后的力气,高声的喊着,鼓励着士气。作为一军的统帅,李世民无疑是合格的。</p>

“陛下,李将军来接应我们了!”一名士卒忽然很是激动的站直了本来一直弯曲着的身躯,高声的大喊着。</p>

其他士卒听见,抬起头,远方,一支军队冲了过来,飘扬的旗帜上,一个大大的“李”字,士卒们欢呼起来,可是他们的声音嘶哑,让人听得不是很真切。</p>

奔驰而来的李仲文皱眉,这些败退的定杨军究竟在乱叫什么,难道他们不怕死吗?很可惜,李世民部的唐军因为连番的征战厮杀,铠甲以上已经布满了鲜血和泥土灰尘凝结而成的泥块,使得李仲文并没有看清楚,那些人穿着的是大唐的衣铠!</p>

大喝声中,李仲文手中的横刀一刀斩向了最前的一名士卒,那名士卒毫无反应,被他一刀将头颅斩下,“噗!”鲜血向着天空喷涌而出,洒满了天空,然后如雨点一般的飘洒了下来。</p>

“投降不杀!”李仲文大声的喊着,在这一刻,他觉得他很是威风凛凛。当初,他与定杨军作战,可是两度被俘啊。只是可惜,定杨军的军纪非常的糟糕,李仲文才借机逃出。曾经那是他的耻辱啊,如今,在这一刻,他要讨回来!</p>

李世民部的唐军一愣,人人目瞪口呆。</p>

李仲文看着那些人目瞪口呆的摸样,心中更是大怒,他想不到,在斩杀了敌军之后,面对自己的劝降,敌军居然熟视无睹!而且,众人拥簇的那个独眼龙,居然很是愤怒的看着自己,这让他很是不能容忍。</p>

李仲文捏紧了横刀,正要大开杀戒,给这些可恶地定杨军一个教训的时候,一个声音,如炸雷般响起:“李仲文,你要造反?”</p>

虽然声音带着嘶哑,可是李仲文突然觉得这个声音很是熟悉,有些狐疑,他定定的看着那个人:头发散乱,独目,脸上更有一道尚未完全愈合的刀痕。可是仔细一看,有点像——秦王?</p>

“你是,秦王?”李仲文有些不敢确定,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如果,这个人真的是秦王,为什么,他会在这里出现?而且成了这个样子?还真是悲惨呢!</p>

“孤正是秦王!”李世民说着,眼前忍不住一暗,昏了过去。刚才的那一声,几乎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p>

黄昏时分,李世民终于醒来。李仲文早就让人准备了吃食,热乎乎的。虽然只是糙米饭,还有一些豆腐、白菜,可是李世民吃起来,却感到非常的香。</p>

在李世民昏睡的时候,李仲文将事情已经了解,看着李世民狼吞虎咽,李仲文为他斟满了米酒。说起这些米酒,可真是好东西啊,隰城被定杨军围困了大半年,粮食都差不多吃尽了,哪里还有余粮造酒?这些米酒,可是他的珍藏啊,虽然平时未必会尝上一口,可是在如今的局势下,却是难得的好东西。</p>

李世民吃的有些快,差点被噎着,连忙端起一杯酒,一口喝尽,这才好了一些。一碗糙米饭下肚,李世民这才感觉好了一些,进食的速度也慢了下来。</p>

“仲文,浩州(注一),还有多少兵马?”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碗筷,认真的问道。肚子暂时不饿了,可是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啊,秦叔宝,如今到了那里了?</p>

“秦王,如今只有三千人马!”李仲文显然有些担心,眉头不展,他瞧了一眼李世民,又看了看空空如也的酒樽,为李世民蓄满。</p>

“三千!”李世民沉吟,细长的手指轻轻叩着案几。在他昏迷的时候,早有人烧好热水,将李世民洗了个干干净净,这个时候,他又如往昔的那般潇洒不凡,当然,独眼让他显得有些恐怖了。</p>

“秦王,如今情形,恐怕浩州不可久留啊!”李仲文一咬牙,终于说出了心中的所想。</p>

李世民沉思,一万不到的唐军,士气低迷,如果隋军只有秦叔宝的五千士卒,那还可以勉强一战,让秦叔宝知道唐军的厉害。可是他的身后,还有隋军的一万主力,而且,隋帝如今身在何处?恐怕他带着主力殿后吧。</p>

“秦王,浩州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三千唐军尚且困难,不足半月之用,如今……”李仲文虽然没有说下去,可是李世民已经明白了李仲文的意思。孤城,不可守啊。恐怕若是迟疑,就要被隋军包围了。</p>

“秦王!”一个声音响起,是杜如晦。</p>

只见他神色之间,有些忧虑,多日的奔波,让李世民这种上战场的武将都有些吃不消,更何况他一介书生。声音嘶哑,无比的沉重:“秦王,隋军追来,前锋已经逼近城下。”</p>

李仲文倒吸了一口冷气,还真是快啊!</p>

李世民似乎早有准备,毕竟,走出了连绵险峻的绵山,隋军前锋都是行动速度很快的骑兵。一路行来,能够拖延隋军半日,对于步兵来说,已经是非常的了不起了。只不过,秦叔宝赶来了又能怎样?他的是骑兵,如何攻城?只要守好城池,秦叔宝部就算英勇,也是无法攻破浩州的。</p>

所以李世民很是笃定,隋军的主力不可能来的这么快,至少,还有两日的路程,而这就足够了!两日,足够李世民,还有杜如晦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摆摆手,李世民示意将酒食撤下,叫过李仲文,让他召集众将,商议大事。</p>

注一:唐称浩州,为了表述一致,我使用的是隋的称呼,以免造成混乱(因为唐初拆分州县,多有重名,统一天下之后,李唐才合并州县),以后不再做出解释,以免有凑字数之嫌。但是重要地方,我会备注。(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