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暗涌(二十一)(2 / 2)

加入书签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杨倓、宋正本,还有河间郡丞王琮一片沉默,只是冷冷的将目光凝向了北方,心中充满了愤恨,杨倓更是打定了注意,一定要斩杀高开道。</p>

因为隋军的赶来,燕军只能放弃了攻击良乡、昌平、涿县等地,从而完成包围蓟县的计划,同时,高开道亲自率领的大军也只能驻守在雍奴,准备与隋军决战。</p>

据探马传来的最新消息,隋军的主将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据说乃是隋帝杨浩的侄儿,隋明帝的孙子燕王杨倓。对此,高开道深深的不屑,一个生长在皇宫之中的小孩,有什么大的能耐呢?</p>

兵贵神速,只要能够击败这支隋军,那么大隋在河北就没有多少兵马了,至于蓟县,几日前,谢稜依照计划挖掘的地道失败,这让高开道有些愤怒。不过,攻打蓟县的情况虽然受挫,可是情况仍然对燕军有利,王伏宝依旧是重伤之身。燕军依然将蓟县的隋军死死的围住,不能出来支援其他县治。</p>

所以,高开道并不担心王伏宝,而是将目光转向了赶来支援的隋军杨倓部。</p>

“大王!”说起来,张金树很是厉害,知道高开道的心中所想,思考半响,上前道:“隋军远道而来,虽然气势汹汹,不过那杨倓不过一个黄口小儿,要击败他并不难!”</p>

“哦?”高开道闻言眼睛一亮,问道:“金树,你有何良策?”</p>

张金树嘿嘿一笑,道:“大王,撤退,退回渔阳!”</p>

“退回渔阳?”高开道顿时大吃一惊,随即摆手道:“不可!我军前来,正是为夺取涿郡,从而南下河北,如果放弃这里,岂不是前功尽弃?!不可,万万不可!”高开道说着,连连摇头。</p>

“大王,请听卑职细细说来!”张金树微微一笑,将心中的计谋一一说来,直说的高开道捋着胡须哈哈大笑,不过随即,他摇摇头道:“唉,可惜要放弃了蓟县,不能生擒王伏宝!”毕竟这是一员猛将啊,如果能够挟持他的家人,让人为自己效劳,那该有多好啊!毕竟,燕军虽然兵马不少,他高开道也有外援,可是优秀的将领不过寥寥数人,如何能争霸天下?</p>

当燕军撤退的消息传来,燕王杨倓很是奇怪,事不宜迟,他速速的召集了宋正本、王琮两人以及一些心腹将领,商议对策。根据探马的回报,燕军的撤退非常的迅速,当探马再度将消息传递而来的时候,燕军已经完全退出了雍奴、安次两县,在离潞县南方三十余里的地方驻扎下来。</p>

一日之间,燕军的退兵速度非常的快,似乎出了什么大事一般。</p>

大帐内,诸将纷纷猜测着各种可能。有的人猜测是蓟县的隋军击败了燕军,迫使高开道不得不撤退,从而避免被隋军两面夹击的局面;有的人则是猜测或许是可恶地高句丽人偷袭了高开道,毕竟高句丽受到中原的屡次征伐,这个时候,趁火打劫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p>

耳中听着诸将的议论,燕王杨倓微微的皱眉。他虽然年轻,可是在河北的州县学里学习了不少时日,所获得颇丰。杨浩新办的州县学又非以前那种枯燥的学堂,在他人看来,可谓是三教九流,样样都有,还分出了学科。幸好杨浩当初兴办州县学之初,不过三个郡县,所受得阻力并不大,等到后来一切都上了正轨,一些顽固的大臣(主要是江都的降臣)想要反对,却已经是木已成舟,不能更改了。</p>

加之杨浩也有刻意培养他的心思,时常教导他。与魏征、李靖等人商议之时,常常将他带在身边,也算学习不少。杨倓虽然年轻,可是见解也不错,唯一欠缺的,就是临阵的反应了。</p>

诸将的争论他听在耳中,知道这些理由很是牵强。王伏宝深受重伤,只能固守蓟县,哪里有余力反击,否则他也不会派出快马,请求清河支援,而且,就算是王伏宝设计击败了围困蓟县的守军,王伏宝也必然会将这个消息递往清河。</p>

如果说是因为高句丽的入侵而使得高开道被迫撤退,也说不通啊。想哪高开道是何等老奸巨猾之人,他既然能出兵攻打涿郡,必然会做出安排。就像杨浩决定西征南伐的时候,将兵力集中放置在了涿郡、武安郡等地,就是为了防止敌对势力的侵袭,以免隋军在外征战,大本营却遭到敌人的偷袭。</p>

在杨倓临行之前,杨恭仁等人将高开道的一些信息告诉了他,毕竟,知彼知已,才能百战百胜。多了解敌人的情报,尤其是性格、爱好,用兵特点,甚至他的习惯,都足以在关键的时刻,改变一场战争的局势。毕竟在这个时代,主帅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p>

所以,杨倓认为,高开道绝对不是那种没有计划周详就冒然骑兵的人,更何况,他迟迟不造反,一直隐忍到杨浩进入了河东,战局胶着的时候才起兵,显然是早有准备的!至于有些将领说的什么因为高开道知道隋军的厉害,不得不退却,那纯粹就是瞎扯!如果隋军有那么厉害,他高开道又造什么反?还不如乖乖的交出兵权,以杨浩的性子,虽然不会重用他,但是至少和当初的宇文士及一样,给一个高官厚禄养着,那也此生无忧了。</p>

沉吟着,杨倓看了一眼宋正本,只见他轻轻的捋着长长的胡须,似乎已经捕捉到了什么。</p>

“宋大人,你有何高见?”杨倓缓缓的问道。</p>

宋正本点头道:“高开道此人,老奸巨猾,此次撤退,定然有所预谋,燕王不如先提兵赶往蓟县,再作打算!”</p>

这样也好,一来可以探知蓟县的情况,了解燕军究竟为何而撤退;二来,再观察观察燕军的行动,看看高开道究竟打得什么主意。</p>

雍奴离蓟县,其实也不过一日多的路程,隋军一路上紧赶慢赶,终于在黄昏时分赶到了蓟县,两万隋军在城外扎下营寨。这样的决定,也是经过商议之后决定的,毕竟这个时候,不知道燕军有什么阴谋诡计,如果燕军只是假装撤退,然后等隋军进入蓟县之后,再围困的话,那就大大的不妙了。在城外扎营,两地互为犄角,可以相互救援,高开道就算打的是这种主意,在隋军分兵两地的形势下,必然是顾此失彼,无功而返。</p>

带着宋正本、王琮等人进入了蓟县,终于看到了一身是伤的王伏宝。说起来,宋正本与王伏宝当初都是窦建德的手下,关系非常的好。就算是王琮,也与王伏宝有着不浅的交情,不过那个时候,他们是敌人罢了。</p>

王伏宝的伤势比起前几日,稍稍好了一些。张副将代王伏宝接待了众人,通过张副将,杨倓知道了蓟县的情况,当听到蓟县被燕军凿穿得时候,心中也是捏了一把汗。一场大水,虽然淹死的燕军不多,可是却深深的打击了燕军的士气。凿洞的计划失败,谢稜也只能放弃了这个计划,转而制造更多的攻城器械。</p>

当然,杨倓并不知道,谢稜这厮一心想着密道的计策能够成功,居然将攻城器械制造的颇为简陋,云梯等物不堪使用,密道偷袭的计划失败,谢稜眼见攻打蓟县无望,只能撤回兵马,试图制造更多的攻城器械,强行攻城,可是这个时候,大王的命令传来,让他带着兵马,撤回渔阳。</p>

从张副将这里的得到的消息,让杨倓心中一惊,果然燕军打着坏主意啊!</p>

很快的,派往探查燕军的探马传回了消息,据说,或许是因为隋军的强大,燕军似乎有些躁动,出现了一些逃兵。饶是如此,沉稳的宋正本还是建议燕王杨倓,继续观察燕军的动向,再做决定,毕竟,燕军的动向很是可疑啊。</p>

此时,潞县城外,高开道看着渐渐落下的夕阳,那个方向,正是蓟县的方位。</p>

“大王不必忧虑,卑职料那黄口小儿一定会追来!”张金树嘿嘿一笑。</p>

会追来吗?或许吧,高开道悠悠的想着,明天,又将会是怎样的呢?(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