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暗涌(二十九)(2 / 2)

加入书签

“将军,我等就是隋臣,如今李渊已经丢弃我等,如此不义,将军为何还要奉他为主?”郭孝恪心中大急。</p>

“孝恪,此事不用再言!”挥挥手,李世勣示意郭孝恪下去,既然他不采纳郭孝恪的主意,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刀戈一途了。</p>

上党郡。</p>

杨浩已经到达了这里,冯箕带着他的夫人吕月琴前来。杨浩在众人的迎接之下,进入了上党府衙安歇。</p>

对于冯吕氏,杨浩也想不到,当初只是看她可怜,这才救助与她,可是他根本想不到,当初的一个援手,一句承诺,得到了如此丰厚的回报,可以说,河东能够旬月平定,冯吕氏居功不小,对于功臣,杨浩并不吝啬。只是可惜,她是个女子,并不能封赏官职。</p>

所以,杨浩只能封冯箕为上党郡守,黎城侯,同时封冯吕氏为五品诰命夫人,以示嘉奖。冯氏夫妻自然是千恩万谢,看看天色已晚,退出了府衙,让杨浩安歇。</p>

虽然是在行军途中,可是各地的军情、要事仍然不断的传来,这让杨浩能够及时的掌握各大势力之间的信息。</p>

黄昏时分,从渔阳郡快马传递而来的消息,让杨浩不由精神一振,对于燕王的大胜,他有些意想不到,虽然其中宋正本的功劳不小,可是若没有杨倓的采纳,也不能一战而克渔阳。</p>

北方诸郡,在这个时代尚未开发,除却涿郡的情况稍好,其他诸如渔阳郡、北平郡等地,几乎一个郡就只有一两座重要的城池,其他均是高山、滩涂、森林等地形,所以虽然没有抓获高开道,杨浩也颇为满意,毕竟,北平郡除却卢龙塞,几乎没有什么城池,而卢龙塞却是一座纯军事的城堡,这就意味着,高开道已经无力反击隋军的进攻。</p>

杨浩唯一有些担心的是,高开道这厮居然勾结了高句丽人,不知道要打什么主意。军文中,宋正本详细的记录了高句丽守城的办法,让杨浩忍不住的叹息。或许是因为文帝、明帝两位君主多次征伐高句丽,高句丽人变得聪明起来,对守城非常的有研究,军文中,那些守城的妙策让杨浩也忍不住的叹息。</p>

高句丽人,擅长守城,而不擅长于野战,所以,要击败高句丽,除非你的攻城之术更为高明,否则就只有引出敌军,打一场野战。虽然这个时候,并不是与高句丽开战的时候,但是杨浩的心中已经有了计划。</p>

王伏宝的伤势已经渐渐恢复,让他继续镇守涿郡,这是杨浩计划的第一步,至于高开道,杨浩根本不担心,就算高开道能够借助高句丽人的力量,杨浩也相信,王伏宝一定能够击败他,毕竟,王伏宝已经上了一次当了,他相信王伏宝一定不会再让自己失望。</p>

第二步,就是让王伏宝等待时机,歼灭高开道,然后以卢龙塞为据点,在春耕、秋收之时,以轻骑骚扰高句丽,如果敌军来追,那就撤回卢龙塞,据关而守,并不与他们交战。杨浩相信,高句丽的国立因为明帝的数次征伐,已经降到了极点。</p>

两年前,婴阳王高元已经死去,如今的国君乃是高武,只不过,他的大权旁落,被大对卢(相当于宰相)渊盖苏文牢牢的掌握。杨浩由此断定,高句丽必然是暗涌不停,若是攻打高句丽甚急,那么他们必定军民一心,合力对付大隋。所以杨浩定下的计谋就是骚扰,进一步激化高句丽的矛盾,从而消耗高句丽的国力,然后,在中原初定之后,休养生息,再选择合适的机会,一举歼灭这个历史上让隋唐共计五代君主才歼灭的不臣之国。</p>

至于河东,鉴于杨倓的表现不错,杨浩决定让他镇守河东,然后辅以重臣。毕竟河东于杨浩,非常的重要,不仅是北御突厥的重地,更是西进关中的要地,杨倓是自家人,忠心可靠。</p>

苍劲的字体在竹帘纸上移动,带着阵阵的清香,这个时候,外面响起了脚步声,“陛下!”声音接着响起,是凌敬。</p>

“啊,是凌爱卿?朕尚未安寝,进来吧!”杨浩笑道,将毛笔放下。一旁的小太监忙将东西收拾了,退在一旁,低头、垂目。</p>

“陛下,适才微臣去清点了一下粮草,冯郡守已经按照陛下的要求准备妥当了!”凌敬的声音响起。</p>

杨浩呵呵一笑,道:“哦,想不到冯箕除了耳根软之外,还是有一些能力的。”站起来,杨浩将尚未干透的竹帘纸递给他,道:“凌爱卿,你以为如何?”</p>

看完书信,凌敬笑道:“原来陛下心中,早有人选。”说着,凌敬顿了一顿,道:“燕王虽然年轻,可是由此观之,燕王不骄不躁,善于采纳工部尚书的意见,倒是可造之才,只是……”凌敬欲言又止。</p>

杨浩瞧在眼中,笑道:“凌爱卿,你有什么话,不妨直说!”</p>

沉默了半响,凌敬始道:“陛下,请恕臣无礼!”说着,凌敬瞧了一眼守在一旁的小太监。</p>

杨浩挥手,道:“你们,先下去罢!”</p>

目送几名小太监下去,凌敬这才道:“陛下,燕王乃是明帝一系,这大隋帝位本是明帝一脉……”</p>

杨浩哈哈一笑,道:“凌爱卿,你可是怕燕王掌握了军权之后,有所企图?”</p>

咬咬牙,凌敬跪在地上,道:“微臣并未想要离间陛下与燕王关系,只是、只是,日后燕王握有大功,恐怕太子压不住他。若、若是陛下在时,恐怕燕王不敢异动,可、可若是陛下……”</p>

“若是朕百年之后,燕王就会起兵造反?”杨浩微微一笑,上前一步扶起凌敬,深深的注视了他一眼。</p>

凌敬点头道:“陛下,请恕微臣无礼,微臣正是这个意思!”</p>

杨浩踱了几步,笑道:“凌爱卿,你说的很有理,只不过,朕相信,燕王友恭谦孝,不会是这样的人!而且,就算是那样,朕相信尚未出世的太子一定能够镇住他的!”杨浩对此,满怀信心。多年后的事实证明,燕王的确为了大隋鞠躬尽瘁,耗尽了一生的心力,死于西域。</p>

两人又聊了半响出兵事宜,无非是粮草辎重,再有长平郡各地的情况,在伪唐大败河东之际,李渊定然不能出兵援助,因为李唐精锐尽失,没有多余的兵马,若是他强行出兵,就得面对河东隋军的威胁。所以,杨浩和凌敬对长平郡、河内郡等地的战局非常的乐观。</p>

当然,杨浩虽然对战局乐观,可是他也知道,李世勣是个文武双全的名将,就算他对伪唐在关外四郡志在必得,他也要小心谨慎,三思而行。</p>

只是可惜,如今河北已经无兵可派,否则在从河北武安或是武阳郡出兵,就可两面夹击李世勣。虽然在山东的李靖部已经取得了胜利,可是山东诸郡,刚刚平定,而那一带,又不比河东诸郡,盗贼很多,各郡深受盗贼的迫害,生产情况比起河东更是不堪,需要花费大量的物力人力建设。</p>

汲郡,有大隋的三大粮仓之一黎阳仓,那里有着丰富的存量,在河东、山东恢复生产之际,黎阳仓的粮食吸引了杨浩的目光。毕竟,河北虽然富饶,可是以一地供养三军,还要支援破坏严重的河东、山东两地,无疑很不现实。如果能够夺取黎阳仓的粮食,那么就可以满足隋军的粮食需要,这就大大的缓解了大隋的经济压力。</p>

这也是杨浩为什么在攻取了河东,没有乘胜追击伪唐,进攻关中的原因之一。粮食,一切都是粮食。</p>

如果拥有了黎阳仓,杨浩就有足够的粮食可以攻打伪郑,进而夺取掌握在伪郑手中的另外两大粮仓:回洛仓和洛口仓。兵法有云: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食敌一石,当吾二十石。夺取黎阳仓等三大粮仓,不仅可以满足隋军的粮食需求,更可以打击敌人,尤其是王世充的实力,这在杨浩看来,是最为正确的决定。</p>

明天一定会更好,不是吗?杨浩悠悠的想着,不过或许是因为适才和凌敬说起“太子”的事情,杨浩有些怀念起家中的娇妻起来,也不知道,她们的肚子有多大的呢?希望能够赶在她们生孩子的时候,赶回清河吧!</p>

毕竟,三个妻子中,不管谁先生孩子,都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啊。虽然如今的他,贵为一国之君,可是,舔犊情深,也是人之常情啊。</p>

夜风吹拂,杨浩渐渐的睡着了,丝毫没有注意,一个人影来到他的跟前,轻轻的一声叹息,然后为他披上褥子,然后,深深的凝视一眼,再度的离开。(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