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暗涌(三十一)(1 / 2)

加入书签

 单雄信兵出东郡,乃是王世充对隋军做出试探。</p>

两军在半个月之内,断断续续交过几次手,不过都以单雄信的取胜而告终。</p>

这让单雄信非常的得意,就是陈智略、张童儿等诸将也是非常的兴奋,连连要求单雄信率兵攻击隋军,一举打败隋军。如果一切顺利,说不定可以攻下山东。解除大郑东边的威胁。</p>

面对这样的诱惑,单雄信答应了。心中虽然奇怪隋军的举动,可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隋军的战斗力太差,就连单雄信也想不到,难道是因为隋军的精锐尽出河东的缘故?单雄信还没有想明白,就接到了斥候的报告,隋军正朝着雷泽县一带逃去。</p>

雷泽县位于东平郡,县虽然不大,可是却颇为富裕,盖因紧挨着雷夏泽,百姓常常入泽中打渔,还可引水灌溉,只是可惜,此地靠着黄河,时常出现涝灾,使得人丁稍显稀薄。</p>

斥候的报告,让单雄信很是奇怪,他不明白,隋军为什么会撤走。前段时间,郑军虽然取得了胜利,可是都是小胜,并没有伤及隋军的筋骨。虽说如今隋军的分成两支,一支在此地,另一支在彭城郡驻扎安抚人心,兵力稍有分散,可是隋军终究还是有两万之众,那里会轻易的撤退?</p>

“将军,如今隋军接连败北,想是惧怕将军神威,故此撤退,不如引兵追之,定可大胜!”说话的是陈智略。说起来,此君当初本是明帝的禁军头领,宇文化及兵败,此君投靠了宇文化及。后来宇文化及北上,在童山大败,陈智略又投靠了瓦岗李密;当李密败给孤掷一注的王世充的时候,此君又立刻投效了王世充。因为他麾下士兵不少,所以王世充很是拉拢他。</p>

单雄信并没有说话,对于陈智略的言语,他自然是不信的,当初,李密在大好的形势下,就是听从了陈智略等人的意见,抛弃了最好的战略,转而与王世充决战,这才导致了失败。对此,单雄信只是轻轻的一笑,并不理睬。只不过,他似乎也忘记了,当初力劝李密出战的人中,他也是颇为积极的一位,并且在李密最需要他支援的时候,按兵不动,以至于李密最终的失败。</p>

如今,单雄信乃是大郑的皇亲,王世充对他也颇为信赖,让他做了一军之主帅,所以他有些微微的得意。当然,这也使他感到了压力。以前,无论是在李密的手下,或是由王玄应带兵的时候,他所考虑的,只是冲锋陷阵,如何发挥他的勇武,为军中打开一条胜利的道路。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身为三军的主帅,他必须慎之又慎。</p>

因此,在听到陈智略的话之后,单雄信并没有言语,目光依旧凝在远方,似乎在思索着什么。</p>

“将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张童儿也开口劝道,紧接着,众将也是纷纷请战。</p>

沉默良久,单雄信终于下定了决心。虽然不明白隋军在做什么,可是单雄信相信,以郑军的骁勇善战,就算隋军有什么阴谋,他也不怕。此刻正是白日,只要多派出斥候打探,三军分成数截,缓缓而行,就算遇见隋军的埋伏,也可以相互救援,隋军不足为惧!</p>

雷夏泽中,外围处,遍布了足足有四五里的芦苇,在夏日里,生长的颇为茂盛,枝叶翠绿。士卒们站直了身子,还是被掩藏在芦苇丛中。此刻,夏风吹拂,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杨善会、程知节两部人马,总计五千余人,正埋藏在芦苇丛中,等待着郑军的到来。</p>

郑军出兵东郡,当时还在攻打彭城郡的李靖接到消息,当即分兵,让杨善会、程知节领兵前去阻击单雄信。之所以派上猛将程知节,乃是两人在李密、王世充手下共事过一段时间,彼此之间有着很深的了解,可以帮助隋军破敌。</p>

至于李靖,在彭城郡当地世家的帮助下,攻下了彭城郡之后,如杨浩一般,忙着整顿山东,同时防范下邳郡等地的势力反扑,是以一直停留在彭城郡。</p>

如同尚不知道刘武周已经死去的宋金刚、苑君璋一样,李靖也在等待,按照计划,他在等待杨浩攻取了长平郡等地之后,准备从北面、东面同时攻击王世充,这样,王世充想要借助大河抗拒隋军的想法必然会落空,只能退守虎牢关。</p>

所以,目前的在山东的隋军并不需要攻取王世充,而是巩固山东的成果,恢复山东的生产,安抚民心。这样,大隋才能有足够的国力支撑进行统一天下的战争。</p>

此刻,杨善会的嘴中咬着一截芦苇,耳边听着湖水的声响。此刻,隋军正埋伏在芦苇荡的最深处。</p>

对于程知节的计谋他自然是知道的,可是,他并不认为单雄信会追来,但是,在程知节信誓旦旦的保证下,杨善会还是同意了这个要求,反正不妨一试,就算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p>

所有的隋军一片沉默,静静的等待着时机的来临。</p>

“将军,郑军前锋已经进入埋伏圈!”一名斥候快速的跑来,低声。</p>

为了保证埋伏不被郑军知晓,隋军提前做出了安排,将密密的芦苇砍伐了一截,露出一条只能侧身而过的小路。隋军通过这条弯弯曲曲,隐藏在芦苇荡深处的小路来传递消息,从而避免了被郑军发现的危险。</p>

站起身来,杨善会透过密密麻麻的芦苇,看到远方的芦苇丛一阵晃动,低声道:“告诉程将军,这是敌人的前队,放他们过去!”</p>

“是,将军!”斥候匆匆下去,然后绕着小路一阵疾奔。</p>

“吁!”单雄信勒马,目光有些疑惑的问道:“这是何地?”</p>

说起来,单雄信虽然是济阴郡单父人,可是他自幼却是在河东上党郡长大,后来因为民不聊生,这才起兵造反,并加入了瓦岗军,此后,一直在荥阳郡、河南郡(东都)一带征战,并没有到过东平郡一带,地理不熟悉,也算正常。</p>

“将军,此湖名曰雷夏泽!”一名熟识此地地理的小卒答道。</p>

“唔!”单雄信微微的点头,道:“前方情况如何?”</p>

“启禀将军,隋军远遁,至少在七八里外,目前陈将军正在带领兄弟们追击!”还是那名小卒。</p>

“让他放缓脚步,时刻注意两翼,此泽甚广,可埋藏伏兵,一定要小心谨慎啊!”单雄信说着,叫过士卒,准备向芦苇丛中探路,至于中军则暂时停下了脚步,反正追击隋军并不在乎这点时间,若是有伏兵,那就得不偿失了!</p>

“是,将军!”很快,在斥候队正的带领下,数十名郑军向芦苇深处探去。</p>

“真是该死,这么密集的芦苇!”一名郑军斥候低声嘟囔,手中的横刀一挥,顿时将芦苇斩断,眼前逐渐开阔起来。</p>

“高老七,你在做什么?”分派了北方的斥候伍长高声的问道。</p>

“啊,卑职这是在除掉芦苇,方便探路!”高老七应声。</p>

“混账!”伍长大怒,喝道:“此地芦苇丛生,待你砍完,要等待到何时?”</p>

“可是……”高老七还想说着什么,伍长冷哼一声,道:“高老七,你若怠慢片刻,小心军法从事!”</p>

高老七只能闭口不言,然后奋力的向芦苇丛中挤去,不过他心中不忿,有瞧见芦苇密密麻麻,生长的颇为茂盛,人挤进去,硬硬的刺在身上,很不舒服,他索性停下脚步,不再向前。</p>

高老七并不知道,他与隋军开辟的那条密道只有七八尺的距离,那里,还埋伏着隋军的将士,如果他在继续向前,不管他是否被隋军斩杀,这场战斗的结果必然会出现改变。</p>

在芦苇丛中休息了片刻,高老七听到了伍长的呼喊声,这才慢悠悠的走了出来,然后摇头,示意并没有发现异状。</p>

伍长看着他的样子,心中微微的叹息。说起来,斥候与樵汲一样,说起来也是非常辛苦的,可是抡起功劳,往往却是最小的。所以伍长虽然有怀疑,可是适才他也进入了芦苇丛中,并没有看出异象,这么密集的芦苇丛,应该不会有埋伏吧!</p>

“走!”伍长说着,带着斥候向前,准备回转军中,向队正报告探查的结果。</p>

而这个时候,单雄信却是勃然大怒。他想不到,陈智略居然不从将令,并没有放缓速度,反而快速的向前奔去,据说,他已经追上了隋军的后队。</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