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孤城(2 / 2)

加入书签

金镛城失守,已经是很不好的消息了,可是田瓒的突然叛变,雪上加霜,让王世充遭受了更大的打击。如果田瓒早些时日叛变,不过是丢失淮安郡等地,镇守襄阳的王弘烈必然会出兵讨伐,可是如今,居然连夺三关。这个消息,还真是让人措不及防,洛阳就完完全全的成为孤城一座了,根本得不到任何的支援。就是洛口、回洛两大粮仓,也已经落入了隋军之手,就算是隋军只围不攻,等洛阳粮尽,就是陷落的时候了。</p>

王世充凄厉的笑声充斥在大殿之中,步步为营,比起当初李密的攻略更为谨慎,完全断绝了所有的援军。这是将他往死路上逼啊!</p>

“陛下,陛下,洛阳城中尚有四万精锐,还可一战!只要李唐援兵赶到,未必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啊!”王行本说着,急忙的进谏。不管怎样,王氏一门,与王世充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如果王世充就此崩溃,太子又是无才无德之人,一定不能约束群臣,那时候,洛阳才是真正的危险。</p>

可是王世充充耳未闻一般,犹自笑着,声音带着凄凉,他年纪已经大了,进取心已经不如当初了,或许,是当上了帝王之后,锦衣玉食磨灭了他的斗志?笑声,良久才停了下来,坐在一根柱子旁,双眼有些迷离。</p>

在这一刻,他想到了许多,往事,在这一刻,又从他的脑海中浮现。</p>

他的祖上,本是西域胡人,他的父亲年少时,随父亲改嫁到王家,因此改姓为王,后来,走上仕途。而王世充也因此受到照顾,因父荫被任为左翊卫。大业末年,天下大乱,善于察言观色的他想尽了办法,讨好杨广,这才逐步掌握了兵权,并在平定各地反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更因在雁门一役中,良好的“演技”而获得了杨广的青睐,还亲赐他美酒。</p>

后来,薛世雄七里井神奇的被窦建德击败,他才逐渐掌握了洛阳的军权,并成功的兵变,击败了李密,成为洛阳朝廷的实际第一人。</p>

那个时候,他连连取胜,正是春风得意之际,只觉得天上地下,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难住他王世充了。于是,群臣之中,尤其是他的心腹,韦节、杨续、段达,这些人,纷纷劝他自立为帝。</p>

那个时候,李渊已经称帝,拥有关中河东,此外还有巴蜀;而他王世充几乎将中原占据,东到大海,南抵长江。洛阳以东,除了山东几个拥有一两个郡的小势力之外,就没有什么大的敌人了。</p>

面对群臣的劝阻,他顿时就心动了,成为帝王,也是他心中的所想啊。于是,他授意一个叫做桓法嗣的道士,为他解释了一番,总之是王世充顺应民意,取代隋杨,正是大势所趋。</p>

他心动了,虽然还有河北强敌,可是那时,河北尚有外敌,涿郡罗艺,恒山郡的李神通,更有突厥人在北部虎视眈眈,让王世充终于下定了决心。</p>

于是,云定兴、段达等小丑纷纷露面,劝说皇泰帝下诏,禅让于王世充。皇泰帝虽然年轻,可是却颇有气节,高声怒斥,大义凛然的气节,使得段达等人惶惶而退。于是,王世充就幽禁了皇泰帝,自编自导自演了“禅让”的好戏。</p>

他做上皇帝之后,虽然也想着做一个明君,可是他的所作所为最终却成为了笑谈。只是,在别人看来是笑谈,但是王世充的心中,却不是这样,他渴望着成为千古一帝,年号“开明”,是啊,他的心中多么希望,大郑能够在他的开明领导下,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啊!届时,统一中原,秦皇汉武,也不过是如此。</p>

可是,所有的希望,在这一刻似乎破灭了,镜花水月。就算虎牢关失陷的时候,他仍然充满了信心,可是后来的战局,发展的对大郑越来越不利了。函谷关失去了,金镛城失去了,南方的各个屏障也失去了。无论是李唐,还是王弘烈,都被隋军占据的关隘截断了,根本无法支援洛阳。</p>

他有些绝望了,心中充满了各种情绪。是悔恨吗?或许吧,当初,他深受杨广的宠信,如果一意匡扶隋室,就算河北崛起,他至少也可以做一个重臣、忠臣,高官厚禄,享用不尽啊!</p>

可是,这一切,随着他的称帝都已经无可挽回了。以前,他还想着抵抗,抵抗。可是已经陷入了这种困境,他确是有些心乱如麻了。</p>

投降,是万万的不能,可是隋军已经势大,这样的困境,比起当初李密围困洛阳还要艰苦,时也,运也。天不助我王世充啊!</p>

突然,王世充的眼前一亮,似乎抓住了什么似的。他想起了一个人,那个人,当初不满杨浩的封赏,因此决意投降王世充,可是如今,情形已经变得如此糟糕,那个人还会投奔大郑吗?只是不管怎样,那可是最后的机会啊!</p>

就像一个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王世充拼命的想着对策。虽然他刚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可是他毕竟是武将出身,心智坚强,和李密数战数败,也不曾放弃,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由此观之,王世充的性格坚毅。</p>

如果,在天下大乱之际,杨广能够有王世充屡败屡战的坚毅,回转长安,甚至在李密围攻洛阳的时候,回转洛阳,即使李渊占据了关中,胜负也未可知啊。只是,杨广不是王世充,面对失败,他就如鸵鸟一般,缩回了江南,开始荒淫起来。</p>

王世充研究杨广甚深,要不然也不会在短短的几年就取得了杨广的信任。面对困境,他在经过思考之后,决定放手一搏,就像当初只有两万人,也仍然主动出击,攻打李密一样。荆王说的没错,全力一搏,胜负尚未可知啊!</p>

只是,光靠洛阳还不够,还需要那人的帮助。</p>

想到此,王世充的声音响起,在空寂的大殿很是突兀:“荆王。”</p>

王行本一愣,刚才他看到王世充楞了半天,思考良久,正要退下,这时听到王世充喊他,忙道:“陛下,臣在。”</p>

“你让那人速速起兵,截断隋军归路。”王世充说着。</p>

王行本知道这事,只是,如今隋军已然势大,那人还会如约反叛吗?这,在王行本看来,似乎有些不可能啊,除非那人失心疯。</p>

“陛下,如今……”他想要劝阻。</p>

“你去办理就是!”王世充说着,脸上已经逐渐变得坚毅起来。不管那人会不会改变主意,那是如果是真,大郑就凭空得到一个助力,就算那人反悔,也不会损失什么。这样的事情,总要试一试。</p>

“是,陛下!”王行本答应着,然后瞧了一眼王世充。</p>

“你就去办理吧!朕想静一静!”王世充挥挥手,看着王行本下去,站起身来,慢慢的走着,想着对策。</p>

就是此时,偃师。</p>

杨浩却是笑道:“想不到田瓒有惊无险,还是夺下了太谷关。”</p>

凌敬也笑着,道:“那太谷守将虽然谨慎,可是伊阙、广成已经被田瓒袭取,就剩下一个太谷,也是无济于事。”</p>

“太谷守将被斩杀,田瓒留兵两千,余下一万五千,克日就会进发洛阳。”杨浩说着。</p>

“陛下,让田瓒派一偏将,由伊阙而出,即可攻取宜阳,从而与新安一带互为犄角,正是防备伪唐的一道防线。”凌敬献计。函谷关,不容有失,如果一旦被李渊夺取,就可时刻窥视洛阳,就算是攻打不下洛阳,只要以轻骑骚扰,也让人头痛。</p>

“说的极是。”杨浩想着,轻轻的叩着案几,又道:“黄君汉的一万步卒已经到达函谷关,就让罗士信领兵五千,夺取新安。”新安与汉函谷关不过数里,此刻,想来新安县定然也是知道隋军已经攻取了汉函谷关了,夺取此地,汉函谷关就更为牢靠。</p>

“陛下,依微臣之见,兵进洛阳,势在必行了!”凌敬点点头,颇为认同杨浩的计划。</p>

“全军休息已经有数日,士气应该也有所恢复。船只也收集完备,传令下去,明日渡河!”杨浩说着,本来,还想要等上几日,如今接到田瓒的消息,就可以提前了。早日平定中原,就有更多的时间休养生息。若是连续鏖战,军心就会不稳,这是大忌。</p>

“是,陛下,微臣这就交代下去!”凌敬说着,退下。</p>

“洛阳,朕回来了!”杨浩轻声念着,喝下了一口温暖的茶。(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