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慈涧(下)(2 / 2)

加入书签

就在他抬头的一瞬间,看到了燕琪一张本来带着愤怒、笑意的脸忽然之间变得恐怖起来。</p>

很显然,燕琪也感到了不妙,这股震动,不是从东边而来,而是——西边。那就意味着,是隋军的援兵。尽快来的似乎有些晚了,可是还是来了。</p>

就在燕琪抬头四顾的时候,徐世勣突然一拍战马,从战马之上跃起,扑向了燕琪。对于他来说,这是最好的护身符。果然,燕琪并没有防备,一时不慎,被徐世勣抓了个正着。就在他想要挣扎的时候,冰冷的横刀已经竖在了他的脖颈之上。虽然是夏日,可是也感到了森森的寒意,让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冷战。</p>

“让开!”徐世勣说着,手掌一按,燕琪的脖颈出现一条血痕。</p>

郑军士兵一时被奇变惊得目瞪口呆,想不到就在这一瞬间,主将燕琪就被敌人轻易的抓住,这些士卒,有一半是燕琪的心腹,顿时不知道该怎么办。</p>

“燕琪,要想活的话,就让他们散开!”徐世勣说着,不管成不成,总要一试。</p>

“让开,都让开!”燕琪显然不想死。</p>

很快,燕琪的心腹散开了,不过,属于高略的那些士兵还是一动不动,对于他们来说,高略的军令才是命令。</p>

“你们快让开!”燕琪大怒,伸出手臂,想要说着什么,可是却被徐世勣死死的按住,不能动弹分毫。</p>

高略的士卒互相瞧了一眼,正要有所动作的时候,马蹄声越来越紧密了,就在这时,郭孝恪一声大喝,长矛顿时纷纷抛出,密集如雨,向着徐世勣的所在抛来。</p>

对于郑军士兵来说,这时一场灾难,他们并没有反应过来,就有数十人被穿透了身躯。不过,对于已经掌握了这种战法精髓的徐世勣来说,当他听到一声巨喝的时候,他就明白郭孝恪的含义了。</p>

他猛地将燕琪抓了起来,挡在自己的面前。一声惨叫,一支长矛在穿过了一名骑士之后,有轻易的撕裂了燕琪的身躯,锋利的长矛,刺穿了燕琪的身子,然后带着血色,在徐世勣的小腹前停了下来。</p>

徐世勣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差一点,就死掉了。不过随后,他就感到了手臂,一阵疼痛,那是另一支长矛擦过他的手臂,造成的伤势。不过这样的伤势,对于可以活命,又算得了什么呢?</p>

随后,两军就是一场血战,郭孝恪的骑兵很快就赶来,与郑军搏斗在一起。</p>

王世充很快也得到了消息,他命令高略速速带兵支援,两军就在慈涧一带来回的厮杀。隋军虽然人少,可是都是骑兵,战斗力强悍,一度刺穿了郑军的阵型。战局绞着,当然这个时候,越战下去,人数只有一千的隋军就越为不利。</p>

站在高处的王世充就是看到这一点,这才下达了总攻的命令。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隋军的主力很快就赶到了。</p>

王世充虽然久居洛阳,可是说起对慈涧的地势,只是耳闻,反而没有亲临的徐世勣等人清楚。当隋军主力杀到之后,隋军就在徐世勣、郭孝恪、李君羡的带兵下,占据了地利,不断的冲击郑军。</p>

燕琪战死,对郑军的士气也有影响,不过是一个时辰,郑军就出现了溃败的势态。</p>

王世充一直在观察,燕琪的死,他也是知道的,只不过,当时隋军只有一千骑兵,他还抱着侥幸的心理。当隋军主力杀来的时候,他虽然感到不妙,可是却不能撤退。不过,随着战局的变化,他终于明白,这一战,没有悬念了。</p>

及时的撤出,还可以保存一定的兵力,为以后打下基础。</p>

郑军一撤,隋军继续掩杀,一直追到慈涧。慈涧地势复杂,只有一条大路、小路,并不适合于追杀,追到这里,徐世勣就收兵了。</p>

在混战中,徐世勣还是中了几刀,虽然不致命,可是看起来伤口处,血肉模糊。只是对于他来说,难得的领兵立功机会,怎么舍得轻易的放弃呢?</p>

所以,在军文中,他几乎没有提起自己的伤势,只是说起了郑军的伤亡。隋军战死的,也足有两千,而且骑兵占了五百多,他们是第一批冲杀的骑兵,面对郑军结实的阵容,硬憾的结果。</p>

杨浩点头,轻轻的叹息一声。</p>

就在这时,凌敬却是回来了,一进门,道:“陛下,微臣已经安排妥当。”</p>

“那就好!”杨浩点点头,西线的战局,很重要。对王世充的影响很大,恐怕这一战之后,他就不能轻易出城了。</p>

“报!”就在这时,有人说着。</p>

杨浩道:“进来!”</p>

就见士卒进来,说着:“陛下,这是密探的长安密报!”</p>

“哦?”杨浩点点头,取过信函,将火漆挑了,这才瞧见是一封密码信。</p>

经过翻译,杨浩这才明白了李唐的动向,将书信给凌敬看啦,杨浩笑着道:“想不到李渊的反应很快啊!”</p>

“陛下,王世充与李渊都是自私自利之人,那李渊也不过是想要保住关中,这才帮助王世充,如此而已。”凌敬笑着。</p>

“不过,李渊刚刚知道函谷关、新安一带沦陷,就立刻整顿兵马,想要出兵荆襄,攻打萧铣,却是放弃了王世充!”杨浩悠悠的道。</p>

“出兵荆襄,李渊恐怕是想着,关中能守则守,不能守就趁着我军主力攻打王世充之际,夺取荆襄,然后顺流而下,夺取江东。莫非是想要南北对峙?”凌敬的声音带着疑惑。</p>

“凌爱卿说的没有错,依朕看,李渊正是这番打算!”杨浩很是认同凌敬的意见,只不过,就算夺取了南方又能如何,历史上,多是由北统一南方,反其道而行之的,似乎只有朱明。</p>

“陛下,臣以为,需立刻派兵南下,夺取襄阳!”凌敬说着。</p>

杨浩点头,襄阳是个重镇。襄阳东瞰吴越,南遮湖广,北通南阳、汝南,西则可以进巴地,进而进蜀,是个兵家必争之地。拥有襄阳,有地利,更可以造水师,东下西上,都很方便。晋平东吴,是东下,晋灭巴蜀成汉,是西上,由此不难看出,襄阳的重要。</p>

就是后来,南宋,襄阳一失,南宋朝廷就开始崩溃,兵败不能收,终于灭亡。</p>

南船北马,南方的势力,精于船只。只凭北方的战马,不能成事,正是因为如此,杨浩才让李靖在山东造船,正是未雨绸缪。</p>

“臣以为,可让孟海公攻打襄阳!”凌敬说着。这是良计,也是毒计。让孟海公攻打王弘烈,这是恶战,就算胜,孟海公也有损失,而这种损失,杨浩不会给他补充兵马,就算补充,也不多。</p>

孟海公虽然效忠大隋,可是毕竟握有重兵,无论是谁,都不会放心,杨浩也不例外。这种人,如果聪明,就会交出兵权,不然等待的,只有死,还是满门,历史上,并不少见。</p>

因此,孟海公聪明的话,就会选择听命,虽然心腹嫡系大多丧失,可是能搏高官,一世富贵。只要不傻,都不会选择在此时反抗杨浩的毒计。孟海公只有一两郡的根基,又领兵在外,一旦有异动,中原多平原,只需快马奔袭,立马就被剿灭。</p>

杨浩听了,也是沉吟,片刻之后同意,不过,使者前去,就要带着金银,作为赏赐之物,这意思就很明显了。</p>

杨浩瞧着窗外,想着,这时,该是李靖去襄阳的时候了吧。历史上,平定萧铣、辅公佑,李靖居功至伟,北方,杨浩亲自领兵,南方就由李靖。李靖虽然功高,可是他这个人,没有异心,可用,其他人,能防则防,不会让那些人坐大,成为新的世家。</p>

这时,窗外吹过一阵风,将树枝吹得哗哗乱响,杨浩回过神来,下定了决心。(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