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地道战(2 / 2)

加入书签

凌敬也放下手中的筷子,说道:“李世民今日应战,应该是不想让我军使用投石机,但他并没有主动发动大规模的战斗,将秦将军携带的投石机摧毁,这的确很是奇怪。”</p>

“今日,李世民只是不断的添兵,与微臣缠斗。当微臣决定撤退之际,唐军也并不追击。”秦叔宝说道。</p>

杨浩听了,点点头,正要说话,忽然,大帐外,传来一阵嘈杂声,隐隐约约有人喊着:“不好了,唐军冲进来了!”</p>

秦叔宝、罗士信等人靠近门帘处,闻言站了起来,就往外冲了出去。</p>

“走,去看看!”杨浩脸色阴沉的说道。</p>

田留安、李君羡站起来,拔出利刃,守护在两旁,其余亲兵在外围,警惕的护卫着。</p>

杨浩出了大营,就看见营寨中,有数个帐篷已经燃起了大火。</p>

“田将军,传令让士兵站在原地,不可妄动,妄动者杀!”杨浩沉声,虽然他不明白唐军这次又是如何混进大营的,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乱。</p>

“遵命!”田留安大营,带着亲兵大声的喊着。</p>

“此时情况不明,不知道有多少唐军混进来,紧守寨门,以弓箭射之!有不停军令,妄开寨门者,杀!”杨浩又说道。</p>

“遵命!”李君羡听了,跑向寨门。</p>

杨浩踱了几步,疑惑的说道:“几位将军归来,都在营寨外点过了士兵,并无差错,这才进的大营,按理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凌爱卿,你认为是什么原因?”</p>

“莫非,是地道?”凌敬有些不敢确定,毕竟上午罗士信挖了两个多时辰,不过才是三尺,唐军就算早有准备,但能挖到这里来,确是奇迹。</p>

“有这个可能!”杨浩说道,抬起头看着西边燃起的火势,越发的大了。看来,唐军使用的是火箭。</p>

这时,秦叔宝匆匆来报,说道:“陛下,罗将军已经带领士兵在营内捉拿贼人,至于营外的唐军,是李世民亲自领兵,但据斥候所言,一路上并没有看到唐军进兵的踪迹!”</p>

杨浩正要说话,这时,后方突然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声响,地面也激烈的震动起来。</p>

“陛下,小心!”秦叔宝说道。上前一步扶住杨浩。</p>

“不要紧!”杨浩站定,正要话,又是“轰”的一声,前方营寨居然塌下去半边,顿时乌烟瘴气,布满了天空。</p>

看到这种情形,正在隋军大营外攻打的李世民哈哈大笑。虽然他的心中早有准备,但当隋军的炸药被点燃之后,内心的狂喜顿时涌了出来,他将手中的箭羽如珠射出,喝道:“撤,撤!”</p>

目的已经达成,再战无异,三十六计,走为上。</p>

很快,来的突然的唐军转瞬就撤了个一干二净,给隋军留下了两个巨大的坑洞。</p>

在隋军的努力下,火势很快就被扑灭了,很快,诸将就将情况统计了上来。</p>

虽然隋军训练有素,但在唐军的突然打击之下,战死两百多人,重伤七百多,轻伤无算。当然,说是战死,其实并不是被唐军杀死的,李世民的主力还在攻打营寨,根本不可能造成多大的伤害。</p>

这些战死、重伤的士卒,多是被炸药所伤。这个伤亡,就算在冷兵器时代,也并不高,毕竟隋军是四万人马,这个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p>

让杨浩郁郁的是,多次的大战,只有这一次最让人无奈,被李世民打了一个地道战。</p>

这一战,隋军的炸药被唐军的死士拼死点燃,由此引发了爆炸。而因为激烈的震动,使得唐军挖掘的地道都显露了出来,有四个地道,恰好就在隋军营帐之中,这些地道,或掩藏在原有的水井之中,或在树根底下,使隋军不能轻易的发现。</p>

“陛下,投石机五百架,只余下三十二架,其他的几乎碎成了一堆渣。就算是保存完好的,也有部分不能使用!”凌敬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p>

杨浩沉默着,踱来踱去。</p>

“陛下,此地多有地道,不如移营!”凌敬又建议着。</p>

“哼,李世民倒也狡猾,居然想出这招来损坏投石机。不过,这样的对手,才更为有趣啊!”杨浩说着。</p>

“陛下,投石机洛阳尚有不少,不如遣将运来!”凌敬说道。</p>

“不必,李世民以为朕就是靠着投石机么?”杨浩冷冷说道:“朕这一战,就要打得李世民心服口服!”顿了一顿,杨浩又说道:“吩咐三军,即刻退回渭南!”</p>

接到杨浩退兵的消息,李世民猛地灌下了一口酒,一股辛辣的感觉从舌尖滚下,滑过咽喉,让人很是舒畅。</p>

“克明,这一次你居功至伟,孤敬你一杯!”李世民说道。</p>

“这都是殿下之功!”杜如晦说道,举起酒杯,喝尽。</p>

“哈哈,殿下英明,这一次,杨浩小儿可是被吓得战战兢兢,仓皇退回了渭南。痛快,真是痛快!”侯君集说着,自斟自饮,猛灌了三大杯。</p>

李世民心中高兴,看着侯君集有如此酒兴,举起酒杯,说道:“今日一战,隋军退回渭南,诸将立功不小,孤敬各位一杯!”</p>

“干!”诸将脸上也是带着喜色,毕竟隋军退却,对唐军来说,百益而无一害。</p>

“殿下,杨浩虽然退却,但蓝田关依旧有来整部,万年还有苏定方部,臣建议,趁隋军退回渭南,短时期无力西进之际,支援万年,击退苏定方!”杜如晦说道。蓝田关不是不支援,但相对于万年来说,蓝田关坚固易守,只要击败苏定方部,隋军锐气尽失,退出关中的希望,就更大了。</p>

李世民哈哈一笑,说道:“克明说的有理!不过,渭南方面仍然不能放松。就由秦将军(秦武通)布防,随时刺探隋军动向!侯将军留守大营,孤亲帅大军,赶赴万年!”(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