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香烟勾引人(1 / 2)

加入书签

 两江地面上经济基础好,发展一日千里,也是将来的财税集中之地,光是一个江苏,就能顶北方几个省。</p>

现在两江的财政收入也没有上缴,程德全想了无数借口,拒绝中央的要求,教育啊,工业投入啊,大型工程建设等等。</p>

袁世凯何尝不想利用这次借款,将两江的关税抵押出去,可奈何程德全不接招,直接找了美国财团要借款,洛克菲勒财团可是兴冲冲的来了,保罗这厮将中国当成了他娘家。</p>

两江要借款,这列强财团是闻风而动,南京的还款能力同样有,经济发展也是一日千里,基础要好过东北。</p>

法国这种有着数百亿法郎巨款借给外国的高利贷国家更是的像吃了春药一般,上蹿下跳,这真是个资本家的节日啊。</p>

本来法国的国外投资主要是在欧洲,首先是在俄国&mdash;&mdash;目前约合110亿法郎左右,并且多半是借贷资本,而不是对工业的投资。1906-1910年,法国对外贷款达于顶峰,相当于国民收人的4.5%。</p>

到今年为止,对外投资总额约600亿法郎不到一点,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借贷资本,每年的利生利也是很客观的,所以,为了进一步让这些利息生利息,法国只能选择进一步的借款,而世界市场上,能够大笔借贷的,也只有中国。</p>

故而,初听上去,500万英镑的巨款就像个笑话一样,没有人会当真,可它却事实上发生了,对于英法美三国来说,这根本就不算什么。</p>

就连德国,对于这一亿多马克的借贷,也是不知足,最好东北能够再多借点,现在德国的国外投资在去年约00亿马克,现在也在飞速的增长之中,在东北与两江大肆投资,甚至借贷,之前分布于欧洲的奥匈帝国、俄国和土耳其国以及海外的加拿大、美国和拉丁美洲,现在则是将中国当成了大市场。</p>

这工业投资有时候比不上资本借贷,故而各国都趋之若鹜。</p>

由于中国奇怪的政治格局,形成了以中央政府为主,多个地方强势集团支撑的局面,相对还算稳定,于是,各国纷纷出动,或是国家,或是民间,争相借贷。</p>

李安生对此是支持的,借,大笔大笔的借,公开借,秘密借,想方设法借,只要你英国佬敢卖了内裤借出,他就敢借入,法国佬卖了老婆的胸罩借出,他也敢借。</p>

东北跟两江成为了借款集团,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也促成了两地的大建设大发展,只是不知道这些资本家知道随着一战的开打,到时候中国将反过来利用这些投资开办的工厂公司来赚他们的钱,甚至利用一战的良机反过来借债给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心情会如何?</p>

蔡锷跟蒋方震听李安生说着国内到处都在借外债,都沉默不语,中央并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掌控,李安生就是头号障碍。</p>

可要是真让袁世凯中央政府实现了对地方的绝对掌控,中国的政局又会出现何种变化,会不会倒退,连现在这种良好的局面都消失,这就不得而知了。</p>

而李安生要是入主中央,必定是要将大权收归中央的,蔡锷在云南当都督主政,就服从中央,该怎样就怎样,但是其他地方,他也很清楚,不会轻易的交出权力,一场内战在所难免。</p>

李安生跟革命党人的关系很不好,目前革命党人虽然互不统属甚至派系分明,但还是在北方强大的实力之下,选择了暂时保持同盟会与其他革命政党的联合,名义上掌握有湖北、湖南、福建、广东等地,像广西、云贵&mdash;&mdash;蔡锷是云贵都督、西藏、青海等尊奉中央,而四川、新疆、陕西等相对有些独自站队。</p>

革命党人大部分都斥责李安生与袁世凯是窃取革命果实的人,尤其是李安生,被骂的更加厉害。</p>

封建割据,独裁,野心家,暴君,等等字眼频繁的出现在报纸上,都是形容李安生的。</p>

或许,跑到边疆哪个小村镇,问老百姓谁是中华民国大总统,必定齐齐摇头,但问到李安生,这个很多老百姓都知道,军阀么,野心家么,现在还对俄国开战,狂妄之极啊,哦,对了,那个,俄国是哪个国家,在哪?</p>

这便是宣传的力量,而革命党人显然是最擅长这个。</p>

哦,对了,貌似李安生这厮也擅长这个,经受过后世那种社会主义的宣传模式熏陶,哪里用得着人教?那帮革命党人根本就不是对手。</p>

报社,开上几家,记者编辑,请上一堆,发言人,弄上一点。</p>

发发传单什么的,根本就是小儿科。</p>

在奉天火车站最显眼处,便是东北目前的各项最为吸引人的政策,简显易懂,一眼就能看到当东北人能有多少的好处。</p>

你不识字?没关系,有专人给你介绍,而且拿着大喇叭,都是行业里头有名的说书先生。</p>

而火车站的醒目地点,也放有李安生的大幅照片。</p>

他不想搞个人崇拜,也讨厌这个,但是他的智囊团还是搞出了这一招。</p>

这也是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流俗,比如载振的半身像,还出现在户部银行的钞票上头。</p>

智囊团的那帮坑爹货们还想着将李安生与锡良等人的头像印到振兴元上头,目前正在斟酌之间,考虑到这么快又要将钞票更新换代,代价太大,故而一直给李安生阻拦着。</p>

这个时代的个人崇拜无处不在,像眼下坐在李安生面前的蔡锷,就经常出现在报纸上头,高头大马的,虽然这个时代的相机照的并不是很清楚,但是还是能显现出他的英俊潇洒,这厮,哪里是人中吕布,简直就是白马赵子龙,少女杀手。</p>

李安生正在考虑,是不是将蔡锷的大幅照片放到招兵处,立马能招来一大批的女兵。</p>

是啊,东北军正在招女兵,医务兵,在战争时期,女护士们大量缺乏。</p>

蔡锷这种纯良货哪里知道,李安生已经在不怀好意的打他的主意,仍然不自觉的在那里追问东北借外债之事。</p>

这回东北外债的确是借的有些多,但是军费开支是足够的了,至少武器弹药不用外购,自己生产也不要交专利费。</p>

但是战争要是进一步加剧,源源不断的有俄军从欧俄汹涌而来,战争白日化,那么就没有一定了。</p>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