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所谓仁政!(1 / 2)

加入书签

 三年不征很正常,历朝历代开国初期,都有类似的拉拢民心的举措。</p>

但永不加赋就是自古未有的德政,仁政了!</p>

自三皇五帝以来,哪个皇帝曾经颁布过如此仁政?</p>

赋税其实是分开来讲的,税被用作国事,是交给国家的,而赋用于皇帝的家事,算是被交给皇帝的。</p>

刘易这一下永不加赋,是在对着自己动刀子!</p>

并不会危害到其他人的利益。</p>

自然没有人会有反对意见。</p>

但实际上这一刀,刘易的感觉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疼,因为和康熙一样,刘易玩的永不加赋压根就是一个伪命题。</p>

赋确实是给皇帝的没错,赋不加了,那税呢?</p>

皇帝大手大脚的花光了内帑,肯定是要从国库支取的。</p>

就满清那近乎奴隶制的国家,全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奴才,奴才还能管得住主子从国库里拿银子?</p>

那不扯蛋呢吗?</p>

到头来,人家康麻子确实没加赋,但人家加点税不就得了吗?</p>

老百姓该被剥削的,一点也少不了。</p>

所以,这压根就是一个伪命题!</p>

但是,刘易这么一说,满朝文武短时间内竟然没有反应过来其中深意。</p>

诸臣在愕然之后,迅速做出了回应,对着御座的方向再次拜了下去,口中纷纷高呼万岁。</p>

小太监抽出了第四封圣旨,开口说道。</p>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p>

“……”</p>

最后一封圣旨是对昭武军文武诸臣的封爵诏书。</p>

刘易一口气封出去了十三个侯爵,二十五个伯爵,剩下的子爵男爵,加起来有小一百个。</p>

昭武军主要将领几乎都在其中,基本上都捞到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爵位。</p>

像是曹变蛟,赵东等人,都得了一个侯爵,就连后来投过来的罗炳文,魏泰等也得了一个伯爵。</p>

当然文官得到封爵的也不少。</p>

只是对比起武将来,就要少得多了。</p>

这次的封赏中刘易并没有封出去公爵的爵位,所有人也都知道为什么。</p>

现在昭武军占据的只是北边的半壁江山,等将来大军南下一统天下,肯定少不得分封几个公爵的。</p>

朱常洵得了唯一的一个公爵,凤阳公的爵位,封地在凤阳</p>

,还是世袭罔替。</p>

在山呼万岁声中,大汉朝的第一次大朝会以及大明朝的最后一次大朝会,宣告结束。</p>

刘氏一家搬入了太原城内的皇宫中,新鲜出炉的凤阳公朱常洵则是带着自己的家小,搬入了刘易在城内提前为其准备好的宅邸。</p>

</p>

……</p>

接下来的太原城!</p>

因为过年的热闹,再加上新朝鼎立的喜庆,每日间鞭炮声不绝。</p>

一直热闹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气氛才冷却了下来。</p>

新朝鼎立的消息,也像是长了翅膀般,和新朝三年不征,永不加赋的仁政一起,铺展向了地方。</p>

各地百姓听闻新朝三年不征,永不加赋的消息。</p>

被大明朝日复一日的苛捐杂税给逼的活不下去的百姓们,纷纷激动的留下了热泪。</p>

再听到各种徭役,加派也统统免征三年,与民休息之时,百姓们就更加感激了,不停的对着太原城的方向叩首。</p>

他们被压榨了这么多年,日日夜夜背负着可怕的赋税和徭役,现在终于能喘口气了啊!</p>

当然,刘易的动作不仅如此,他还向整个大汉境内派出了工作组,进行清丈田亩,清查丁口的工作。</p>

准备分田事宜!</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