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十八章 自荐(2 / 2)

加入书签

李恪不会去突厥,这是封德彝唯对自己坚定的答案。所以,他宁愿自己前往突厥,宁愿把自己的生命交待在去突厥的路上。</p>

皇上,微臣愿意通往。就在封德彝说完之后,还没有等李世民回答,就见一个身着七品绿的中年男子出列走请道,</p>

封德彝主动前往突厥,众人都明白其中的原因。因为,他支持李恪,他的汉王党的忠实支持者,他为了不让李恪犯险,可以牺牲自己。但是,这个小官此时奏请出使突厥,难道也是为了李恪众人不由的将目光转向了此时。人不是别人,正是长安县令狄知逊。而身为狄知逊父亲的尚书左丞狄孝绪在看到儿主动请缨的时候,脸上露出了一副赞赏的神色。</p>

李恪的观察狄知逊的同时没有放过狄孝绪,在看到狄孝绪的神情之后他不由的震动。有其父必有其子,难怪狄知逊出生出狄仁杰这样千古名相,看看人家这父子的举动就知道了。</p>

而跪在大殿上的狄知逊毫不忌讳朝臣的目光,目不斜视的注视前方。李恪刚才的话,扬威国威,救我百姓深深的刺痛了他。大唐的百姓在突厥人的手上正经受着磨难,而身为太子的李承乾为了一己私利尽然鼓动朝臣举荐年迈体衰的封德彝,他本就忍受不了这样的卑鄙行径。然后,又听到李恪义正言辞的奏请出使突厥,封德彝为了李恪舍身忘己他被激怒了,他被感动了。所以,他不顾自己身份低微,不顾自己人微言轻,自荐道。</p>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从李恪给他的感动中清醒了过来。望着堂下颤颤巍巍一心维护李恪的封德彝,他觉得这样老臣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又有了变化。他有才能,但他善于揣摩自己的心思办事,这点不喜欢他。但他主见鲜明,支持李恪毫不避讳,为了他可以舍身忘己,这点让我感动。然后,他又看了一眼跪在大殿,不卑不亢的狄知逊,一个小小的县令,尽然有这样的胆色,不由意动。</p>

父皇,请恩准儿臣出使突厥李恪再次请求道。</p>

皇上,汉王殿下年幼,和谈一事关系颇大,还望皇上恩准臣出使突厥。封德彝此时却跟李恪杠上了。</p>

李世民看了一眼封德彝,又看了一眼李恪,心里沉吟了片刻终于做了决定,特命李恪为正使,赐狄知逊为朝议郎,封副使,协助李恪出使突厥。</p>

因为狄知逊的品级太低,李世民特备赐给了他一个散官的荣誉职衔。朝议郎,正六品上。</p>

谢父皇</p>

臣领旨</p>

李恪狄知逊两人答道,而封德彝听到李世民的旨意,狠狠的跺脚,然后叹息一声,不在言语。此时他,突然间显得苍老了很多很多。让李世民看的这位老臣的迟暮之年也有些心酸。</p>

朕给你三十万担粮食,五万匹锦,希望你能及早于突厥达成协议,赎回宿州百姓。李世民也算慷慨了,三十万担粮食,五万匹锦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见他对自己这个儿子还是很在意的,但是同时也告诉了他,这是他的底线,你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跟突厥和谈,并且还要和谈成功。</p>

儿臣绝不负父皇的望和大唐百姓的所托,必定会让突厥手上是宿州百姓安稳的回到大唐。既然自己主动请缨了,李恪也不忌讳众人的目光,豪装的说道。</p>

臣一定协助汉王殿下,不负皇上和百姓的期望。狄知逊也保证道。</p>

好,好好李世民有说了三个字,但是没有人能理解他连说两次好的含义到底是什么。但是,李承乾的目的达到了,李泰的目的达到了,可他们两个却不开心。</p>

朝会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出使突厥和谈的人选,现在人选已经定了下来。大家也就松了口气,又开始讨论如何安置两州百姓的事情。但是,李恪此时已经神游天外,不在关心此事,他已经开始思量如何才能用更少的钱财赎回百姓。</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