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北王的陈情(2 / 2)
李恪,你说说吧,明天能否胜得了吐蕃骑兵李世民淡淡的问道,他很清楚李恪绝对不打没把握的仗,但见众人提起这件事情时很担忧,又见李恪爱答不理的样子,只好自己开口询问。</p>
父皇,难道大唐除了何谈,除了嫁公主,除了送银钱财货,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当年突厥打到了长安城下,你都可以渭水盟约,可以派兵给突厥致命一击,让他们回撤草原,可这次我们只是打了一场败仗,怎么大家都想着和谈,就不想想其他的办法呢跟突厥打仗,败了那是我们实力不足,屈辱四年我们可以忍受,可对自己是附庸的小邦国,就输了一次便要和谈,还要用钱和女人李恪说道这里,痛心疾首的道,父皇,现在大唐已经不是刚立国时候的大唐,不管是国库和百姓生活都充溢了很多,当年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你都要跟突厥一战,可今天怎么对吐蕃,我们只能和谈呢</p>
</p>
李恪一席话发自肺腑,说的众人心头酸酸的,很不是个滋味。特别的太宗李世民,他本是一个强硬的君王,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这次跟吐蕃的和谈实则是长孙无忌等中枢大臣的建议。因为,牵涉到太子李承乾,为了能够给这个儿子一个开脱的机会,他索性就将大唐对吐蕃和吐谷浑的证物交给了中枢大臣,少了自己的出面,他觉得有长孙无忌周旋,众人对李承乾的罪责不会太过追究,他只要听取大家的意见就行。所以,这才的和谈他也不想参与,只是想听听大家的建议而已。但是,在听了中枢大臣的意见,特别是长孙无忌的建议后他觉得和谈至少对大唐来说不需要再出兵徒增无谓的伤亡。可现在听到李恪的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话,他尽然怔怔的不能自语。</p>
两仪殿里陷入了沉默,中枢大臣们刚开始采取和谈,那是因为长孙无忌的游说和极力力谏,又对他们分析了利弊,他们这才同意了这个草案。但是,现在李恪的陈情让他们心里突然产生了一股冲动,李恪的话让他们想起了当年被突厥打败时卧薪尝胆的那几年艰苦的岁月。</p>
明天你有把握五百胜吐蕃一千骑兵吗李世民问道,语气虽然很平淡,但眼中lu出了凛冽的目光,瞬间便恢复了皇者之态。</p>
请父皇放心,明天校场,儿臣的shi卫必将一雪前耻,扬我大唐国威李恪语气坚定,信心满满的说道。</p>
好那和谈的事情就先不要讨论了,等明天的比试结束看看吐蕃的态度再说吧李世民淡淡的说道。</p>
诺众臣躬身退出了两仪殿。</p>
李恪跟随众臣退出了两仪殿,但被王德拦下,李世民又将他召到了两仪殿。</p>
李恪,你老实告诉父皇,十万精兵,几年时间能灭了吐蕃李世民很认真的问道。</p>
父皇,灭了吐蕃很难,他们位于高原地带,大唐骑兵很难适应那里的环境和气候,还有那里地形复杂,儿臣自问三十万精兵也没有办法灭了吐蕃但想要让吐蕃元气大伤,数百年难以涉足中原,儿臣只需要十万精兵,三年的时间足矣李恪思考了片刻,便很认真的说道。</p>
可大唐现在没有十万精兵啊李世民忧心的说道。</p>
父皇,只要你愿意,儿臣北府还能凑出十万精骑李恪略微思索了片刻,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p>
哎承乾这才打了败仗,你说该怎么处置呢李世民叹气道,他最为难的就是怎么处理李承乾,毕竟他现在是大唐的太子,更重要是他还是长孙皇后的儿子。</p>
父皇,儿臣举荐大哥纯当监军有失察之罪,请父皇责罚,让儿臣戴罪立功,西定吐蕃李恪心思聪慧,立即想到了说辞。</p>
你下去吧父皇累了想休息李世民淡淡的说道。</p>
李恪躬身退出了两仪殿</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