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下三郡,将不复我有!(2 / 2)
“君上,局势崩坏至斯,我们当出兵了。”冯匡皱眉许久,开口说道。</p>
淳于朔也道:“晋国强兵,天下皆知,如今率兵前来,分明有鲸吞诸国之势,以晋君之胃口,不会区区止于一个卫国,一旦让其在中州站稳脚跟,我北方边境,将永无宁日!”</p>
淳于朔曾经为晋国之将,对于晋国以及晋军可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晋国数次出雁、代之郡,过龙朔,与南方楚国争夺天下霸权。</p>
苏照皱眉道:“晋国破云邑也是旦夕之间,如再下固安、谷梁二郡,卫国都城帝丘就是依稀在望,卫国覆灭就在眼前,虽说卫国大司马邬寿已紧急抽调了十万大军,打算固安构建防线,但晋国二十余万大军,再加上近十万卫国边兵……”</p>
言及此处,掷地有声道,“孤意出兵援卫!”</p>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援卫,谋卫国疆土,驱逐晋军。</p>
在后世华夏民国历史上,军阀混战之中,经常打着援某某的名义,而行争夺地盘之实。</p>
比如直系援鄂。</p>
淳于朔沉吟片刻,他于国策大略并不擅长,思索了下,道:“君上,此事是否问过申屠枢密?”</p>
“孤已经着人去问过申屠卿,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苏照道。</p>
冯匡此刻却在权衡利弊,眸光一亮,道:“君上,时机千载难逢,而今襄城、帝丘兵力空虚,卫君恐怕已经震恐万分,正是我国派兵大举而入卫国之时,借口都是现成的,君上和卫国为姻亲之国,唇齿相依,如今卫国遭遇晋国暴侵,苏国派兵援卫,义不容辞!”</p>
苏照道:“冯卿此言甚是。”</p>
而就在君臣议论之时,苏照面色一动,道:“申屠卿的信笺到了。”</p>
这时,殿外,大步行来一个身穿青袍、头戴斗笠的老者,正是谢沧。</p>
苏照冲其道了一声幸苦,接过递来的信笺,展开阅览,道:“申屠卿也提议孤相机出兵,卫国如覆灭,新下三郡,将不复我有!”</p>
既然,苏国军政高层达成了一致,那出兵之事也就成了板上钉钉。</p>
“只是还需一个顺理成章的名义。”苏照将信笺递给冯匡、淳于朔二人,眺望着苏国棠梨宫方向,心头喃喃。</p>
等冯匡、淳于朔看完申屠樊的信笺,苏照道:“以申屠卿之意,这次出兵,当集倾国之兵,孤欲再往北方增援五万大军,我苏国兵力可能支应得上?”</p>
淳于朔拱手道:“君上,如是抽调各地,还能。”</p>
苏照点了点头,感慨道:“北方三郡就有兵七八万,合兵五万,这就是十余万,再加上卫国之兵,二十余万大军,对付晋国方面近三十余万大军,倒也勉强足用了。”</p>
古代军事战争,兵力到了二十万这个数量级,敌方兵力除非数倍于己,其实,细微差别,意义不大。</p>
甚至,如果碰上无能将帅,兵力过多,调度无方,反而是一种负担。</p>
纵观战史,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p>
冯匡道:“君上,也不能忽视齐国公子桓的八万齐军,以及鲁国五万鲁军。”</p>
苏照皱眉道:“这几家败军,还能济事?”</p>
冯匡走到舆图之前,道:“公子桓此人隐忍蛰伏,不容小觑,臣观看数月以来的交战,齐军始终未见较大伤亡,而今又向卫国北方甘原、长乐二郡挺进,割据自保之意,昭然若揭。”</p>
</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