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是这时候了(2 / 2)

加入书签

兰静对这个结果也不觉得意外,历史上乾隆总以自己被康熙抚养过为荣,并往脸上贴金,总拿自己与康熙相比,却将自己的阿玛扔到一边不提,兰静甚至怀疑,那个因子而立父的传言是不是就是他放出来的,其实就她来看,倒很有可能是康熙已经选定了雍正,所以才会以此来给他体面,但现在四阿哥的嫡子弘晖已经成人,世子之位做得稳稳的,再要给他增加些脸面,就不如选弘昼了,年纪大的人,还是愿意身边的孩子活泼些的。</p>

而弘昼也是不辱使命,自进宫之后,就时常逗得康熙老怀大慰,而在老爷子的纵容之下,他的顽皮劲儿又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弘暾的越来越稳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康熙对这两个一动一静的孙子站在一处的场景很是喜欢,走到哪儿都愿意带着,也惹得一些人又开始对十三阿哥侧目起来。</p>

兰静对此也懒得吐槽了,明明在她看来,就是四阿哥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却不知为什么大家的目光就从来只愿意落到十三阿哥身上,好在这回倒并没有什么陷害或是谣言之事发生,只是十三阿哥伤病的严重程度又被抬出来,让身子不好和十三阿哥之间基本可以划上等号而已,估计那边应该也是知道现在事情已经到了紧要的关头,最好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导致功亏一篑。</p>

让那边如此谨慎行事,应该还另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十四阿哥又被打发回前线了,之前任他为大将军王,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康熙对他荣宠的表现,是有心立他为储,所以让他先积累下军功以服众的措施,可是当康熙年事已高,身子的状况也是越来越不好的时候,却还要将十四阿哥打发到远远的前线去,就不由得一些人不多想了。</p>

八阿哥那边当然也在多想之人的行列之中,但事已至此,他们自然也不会愿意再走回头路,虽然抗旨不遵是不行的,但通个消息什么的,还是能做到的,十四阿哥离走前,殷殷嘱咐九阿哥,说是若有什么事儿,好好歹歹的都一定要给他送个信,宫中的一些太监宫女们也有些呈不稳定状态,最后还是康熙发了一通火,又惩治了一批比较爱“走步运动”的人,这才让一应人事都安定了下来。</p>

而就在康熙心情不好,正欲发火的时候,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有个叫塞楞纳穆扎尔的头等台吉撞了过来,请求康熙指婚,于是之前被遗忘的大阿哥的五女儿就被报到了老爷子的面前,当官员问及给什么封的时候,康熙却只回了两个字:“无衔”。</p>

兰静听到此事之后,不由得唏嘘起来,想当初大阿哥也是年青有为的皇子,又是第一个被封为郡王的,身边的簇拥者不说是无数,总也是不老少的,结果一朝被圈,却落得如此地步,康熙不待见也罢了,底下的人也开始糟蹋起来了,象这种禀报的事儿,若是选在康熙高兴的时候说,虽然份位不见得会高到哪里,但总也是不至于“无衔”的。</p>

不过,唏嘘归唏嘘,兰静与大阿哥可并没有交情,而且还是有仇的,现如今她没想着落井下石,如果得机会,顺嘴为那些可怜被牵连的孩子们说几句好话或也是可以的,但在康熙已经做下决定之后,却是绝无可能去讲情了,唏嘘是她目前在做的,也是唯一能做和想做的。</p>

再接下来的几月间,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了,兰静只记得历史上康熙是在六十一年驾崩的,但具体是在哪个月却是不记得了,依稀记得二月河小说中写那时候是下雪,但在现代的时候,她就知道,二月河小说中杜撰之中也有不少,到了这个时代,就更不敢拿这书当蓝本了。</p>

到十月间,康熙派四阿哥带人去视察京通各仓,并明确说出“若遣他人亦未能办”的话来,直接表达了对四阿哥的信任,但兰静对这件事并没有印象,虽是心中一动,却并不能做出定论,而等到进入了十一月份,冬至将近,康熙因病不能前往,而派了四阿哥代为祭天,兰静就心下一凛,是这时候了。</p>

PS:</p>

感谢“小糊涂蛋”和“金子紫”投出的粉红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