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 你家刚通网吗?(大结局)(1 / 2)

加入书签

 关之玲如愿生了个儿子。

而李佳欣则生的是女儿。

财大气粗的苏老板没有丝毫吝啬,大手一挥,奖励她们两人各一大笔钱。

随后他便开始进入养生的生活,每天陪陪老婆孩子。

偶尔遥控指挥几桩收购案,过得低调的大亨生活。

既不接受《福布斯》的采访,也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不知不觉中,时间来到94年的年底。

眼看着今年就要四平八稳过去。

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

这一决定在市场上引起极大恐慌。

外国投资者疯狂抛售比索,抢购美元,比索汇率急剧下跌。

12月20日汇率从最初的3.47比索兑换1美元跌至3.925比索兑换1美元,狂跌13%。

从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更是暴跌42.17%

听到这个消息,当初与苏辰组成财团做空比索的几人直接惊呆。

尤其是林少良这个钱王。

他当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但没想到比索真的会跌。

而李黄瓜、霍老板、吴老板、何老板等人更是再次惊叹苏辰的眼光。

试问当今天下,有谁的眼光跟他一样好?

跟随苏辰大赚一笔的众人纷纷带着礼物上门来感谢,都是价值不菲的礼物。

对于他们的恭维,苏辰面带笑容:“其实都是早就有数据表明,要是多留意,应该就能发现。”

话是这么说,但这次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他又大赚一笔。

财富对于他而言,真的就是账面上的数字而已。

94年很快过去。

1995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熟悉的年份。

因为出现第一批投身互联网事业的先行者。

这一年才刚进入2月份,国际金融界就发生一场大地震,有着233年历史的英国老牌商业银行,巴林银行宣布破产。

其诱因居然是因为一个多月前,它在新加坡的一位28岁的期货经理的一个错误判断。

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盛世渣打收购。

进入3月,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博士田溯宁就把他在美国创办的亚信公司搬到中国。

只不过这家公司很快就做不下去,第一个原因是中国消费者对internet毫无认知,第二个原因是技术根本无法实现。

同样是3月份,杭州的杰克马找来了24个朋友。

开始忽悠。

结果讲了两个小时,结果朋友们问了5个问题,他都没答上来。

但他一门心思要这么干,第二天就向学校辞职,向亲戚朋友凑足10万元注册公司。

在技术大师何一冰的鼓捣下,“中国黄页”网站在4月份上线,它自称是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

跟田溯宁的想法几乎一样,马云也想要创造一个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他当时想到的赚钱模式是鼓动企业把自己的商业信息挂到网上。

不过比留洋归来的田博士要本土一点的是,他把internet直接翻译成一个中文名字——因特乃特网。

随后为了鼓动别人参与他的事业,还拿大家熟知的比尔·盖茨来忽悠,他说:“比尔·盖茨说了,因特乃特网将改变人类的方方面面。”

毕竟这家伙声名远播。

很多年后,他承认这其实不是盖茨说的,是他说的。

只不过1995年的全国刚刚知道internet,他说的话没有人相信。

5月份,瀛海威公司创办。

只不过没能抢过盘古网吧,因为它的模式几乎跟网吧差不多。

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初期,盘古已经扮演一个启蒙者和领跑者的角色。

只不过一早就提出‘新经济’的苏辰,因为隐藏得太深,没能拿到一个‘互联网教父’的名头。

尽管他的行踪经常性的漂浮不定。

但他的指令就像是皇宫里的圣旨,不管他是在香港,还是在美国,都源源不断通过电脑传到每一个业务板块负责人的手中。

他的商业帝国更加完善。

从金融到实业,从快消到影视,商业触觉几乎遍布了各行各业。

资金也积攒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他本人也开始淡出世人的视线,甚至连八卦消息也跟着消失不见。

不见今年他不想被某人盯上,然后被绑架。

干脆就带着老婆孩子满世界转悠。

时间来到1996年。

刚跨入96年,500强的口号就被人反复提起。

苏辰对这个口号没有丝毫兴趣。

他现在想做的就是把医药板块给拉上来。

因为这是当前盛世集团的业务短板。

他的第一个目标便是雅安.制药厂。

这是是国内生产中药针剂最早的厂家之一,只不过到1995年年底,这家老牌国营企业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全年产值只有1000多万元,利润仅2万元。

直接拍板打算投资1700万元予以收购,可惜遭到拒绝。

尽管盛世有有资金、品牌和销售网络者,但唯独没有国有企业的正宗血统,一旦将这家厂子卖给盛世,便有贱卖国有资产的嫌疑。

无奈之下,苏辰只好伺机而动。

顺便把家电市场的地位给巩固下来。

因为现在的盛世家电,已经靠价格战击败早先靠品牌优势而获得先机的跨国企业,获得极大的市场份额,企业的士气和效益都处在最佳的时期。

所以他开始大规模引入冰箱、空调和彩电的核心技术。

在所有人都目力所及的是一幅玫瑰色的前景,消费市场空前活跃与繁荣,本土公司充满活力和激情时。

他已经看到所有的危机都远如天边一朵若有若无的乌云。

忙忙碌碌一阵子。

他开始迎接1997年的到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