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三虎相争我得利,一人献计祸西川 十一(1 / 2)

加入书签

 刘循逃回了成都之后,便就叫消息禀告给了刘璋,说雒城已陷。 无弹窗最新更新</p>

刘璋闻言大惊,慌聚众官商议言道:“这该如何是好?”</p>

从事郑度献策道:“今刘备虽攻城夺地,然兵不甚多,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虚击之,备可擒也。”</p>

刘璋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但他的心中自小便是受到了儒家的教育,因而对其思想影响的十分重大,对于百姓而说,刘璋这一点是一个极好地优点,因而他是爱民。</p>

刘璋若是在太平之时,想来是可以作为一个极好地官员,但在乱世中,他永远当不成一个可以让属下托付一切的君主,因而闻言便道:“不然。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备敌也。此言非保全之计。”于是,人后的刘璋只是叫大将费观,李严前往绵竹固守,等其他地方的援军到来之后,便可反戈一击。</p>

诸葛亮的军马入驻雒城,不久所差下书人回报说:“郑度劝刘璋尽烧野谷,并各处仓廪,率巴西之民,避于涪水西,深沟高垒而不战。”</p>

众将闻之,皆大惊道:“若用此言,吾势危矣!”</p>

诸葛亮却是笑道:“诸位勿忧。此计虽毒,刘璋必不能用也。”果然,不一日,人传刘璋不肯迁动百姓,不从郑度之言。众人闻之,方始宽心,对诸葛亮也是更为钦佩。</p>

数日整军之后,诸葛亮道:“可速进兵取绵竹。如得此处,成都易取矣。”遂遣黄忠、魏延领兵前进。</p>

绵竹守将费观听知诸葛亮兵来,差大将李严出迎。</p>

严领三千兵也。各布阵完。</p>

黄忠因这次出战连连获胜,因而在军中的威望无人可敌,加上他本身的实力又是极为的高强,因而得了这先锋之功,率先出马。</p>

黄忠入得场中,见李严面貌不凡,气势汹汹。暗赞西川多才俊,也是秉着不伤人才的前提下。意欲招降,便就大叫到:“敌将报上名来,我不斩无名之辈。”</p>

李严冷笑道:“西川李严,老匹夫,你可是前来送死?”</p>

黄忠闻言顿时大怒,也忘了那招降之意,便就拍马上前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p>

诸葛亮在阵中见状,一怕黄忠年老体力不支。二也怕折了李严这人才,故而先且教鸣金收军。</p>

黄忠回阵,问道:“军师,我正待要擒李严,军师何故收兵?”</p>

诸葛亮笑道:“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来日再战,汝可诈败。引入山峪,出奇兵以胜之。”</p>

黄忠早就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因而虽打得不够尽兴,但也是领计,不敢多言。</p>

次日,李严再引兵来。想来昨日一战先算是旗开得胜,为久然不胜的西川军赢回了一点颜面,此时却是有些骄傲,一出战边就是要黄忠又出战。</p>

黄忠自然是要如其所愿,早早就是准备好了,便就出战,一见李严便是先骂几声。让其动怒。</p>

李严果然中计,便就上前与黄忠大战。</p>

十合诈败,黄忠假意不敌,引兵便走。</p>

李严不知是计,急急赶来,迤逦赶入出峪,猛然省悟。急待回来,前面魏延引兵摆开,诸葛亮自在山头,唤曰:“公如不降,两下已伏强弩,欲与刘玄德同乎。”</p>

李严慌下马卸甲投降,军士不曾伤害一人。</p>

魏延引李严见诸葛亮,笑道:“军师好本事。”</p>

诸葛亮只是微笑,并不为难李严,反而是待之甚厚。</p>

李严感恩,不敢怠慢,便就进言道:“诸葛军师,那费观虽是刘盖州亲戚,与某甚密,当往说之,则可不费一兵一卒就得绵竹,那城都也是唾手可得。”</p>

诸葛亮闻言大喜,即命李严回城招降费观。</p>

李严拜谢,之后便就入了绵竹城,对费观赞诸葛亮如此仁德;今若不降,必有大祸。</p>

费观从其言,又见大势已去,虽是觉得对不起刘璋,但李严以川中子弟的性命为说辞,还是说动费观开门投降。</p>

诸葛亮遂入绵竹,面对成都之地,前方已经再无险要之地,休整三日后,商议分兵取成都之事。</p>

绵竹一失,西川重臣无不担忧,那刘璋更是心急如焚,终日惶惶。</p>

召集手下众人,面对郑度,刘璋悔不当初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悔道:“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若开门投降,以救满城百姓。”</p>

谋士董和道:“城中尚有兵三万余人;钱帛粮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p>

刘璋叹道:“吾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p>

众人闻之,皆堕泪。</p>

忽一人进曰:“主公之言,正合天意。”视之,乃巴西西充国人也,姓谯名周,字允南。此人素晓天文。</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