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先生还是请打道回府吧(1 / 2)
这君臣二人一唱一和,倒是把一旁的楚云吓了一跳。
“拜托?这奉孝不会有什么通鬼神的本事,能掐会算?而且叔父居然这么轻易就信了他的鬼话?!”
与曹操不同,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楚云猜想郭嘉倚仗的绝非某种玄学,这其中定是另有隐情。
但见郭嘉说的如此笃定,楚云作为兄弟没有拆他台的理由,也跟着随口附和几句,“守株待兔”坐等张扬暴毙的离谱计划,就这么轻易敲定了。
二人齐向曹操告退,一出司空府,楚云就忍不住悄声问起郭嘉:“奉孝,问你个事。”
“你是想问,我为什么确信张扬命不久矣,对么?”郭嘉看似不怀好意地邪笑着问道。
“瞒不过你,说来听听?”楚云痛快地承认道。
然而这次,郭嘉却少见地卖起关子,悠然笑道:“这可不行。”
“为何?”
“因为,说出来,就不灵了!”郭嘉神秘兮兮地回答道,也不知究竟是否在开玩笑。
见郭嘉不愿回答,楚云也不好强人所难,每个人都有不愿吐露给别人的秘密,即使关系亲近,也该尊重对方的隐私。
故而楚云没有再深究下去的打算,二人随口聊上几句,郭嘉就率先道别而去了。
待郭嘉离开,楚云又原路折返,回到司空府上,再次面见曹操。
公事暂且安排清楚了,接下来就轮到商讨私事了。
楚云重新谈及自己与乔紫清的婚事,曹操的态度一如既往的热络,奈何先前答应楚云避免大操大办,只好承诺来日上朝时,让天子亲自降旨为二人赐婚。
谈罢操办昏礼的相关事宜,楚云拐弯抹角地替董昭说上几句夸赞其智谋等好话,并“建议”曹操下次出征时带上董昭同行。
听出端倪的曹操浑不在意地一口答应,楚云的面子岂有不给的道理?更何况以董昭的能谋略,有心随军出谋划策本就是好事一桩。
此前曹操不曾命其随军,不过是念其献策迎帝迁都之大功,不忍让其随军征战,四处奔波罢了。
既然他本人有意继续为朝廷出力建功,曹操当然是高兴都来不及。
将这些私事商议妥当,楚云方才拖着略有醉意的身子,回到自家府上。
随着发生亲密关系,乔紫清对楚云的态度也今非昔比的温柔起来,不但亲自放下手中的药理研究,还亲自为楚云灌下自制的醒酒汤,并照顾着楚云到床榻上安心休息。
两日后,文武百官上朝议政,曹操正式对先前参与各大战事的有功之臣,进行论功行赏。
由于曹操本人的官职未曾得到提升,所以大多将领所得皆是财物上的赏赐,唯有个别如张辽、高顺、刘烨、全旭等归顺朝廷不久的可塑之才,才有显著的官位提拔。
当然,最劲爆的迁任消息,还是与楚云有关。
当曹操宣读撤去楚云羽林中郎将一职,并改由曹昂担任此职位,接掌羽林军时,那些毒如蛇蝎的汉室群臣们,终于一个个展露出胜利的神色。
然而,天子下一刻即亲口宣布委任楚云为太子太傅,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顿时鸦雀无声。
无论是对楚云有意见,还是对楚云有好感的,此刻都不知该作何感想。
因为,在当今乱世,实在没人能对太子太傅这个官职,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来确定它究竟是被架空的闲职,还是说不准某日就飞黄腾达的潜力之职。
看着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众臣,曹操心中很是满意,这一幕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还不待有人做出反应,曹操就示意天下宣读下一个懿旨。
“太子太傅楚云,近来为朝廷东征西讨,逢战必胜,劳苦功高!
兹闻乌程侯之妹乔紫清,温良贤淑,品貌双绝,更是与太子太傅两情相悦,此诚佳偶天成,朕闻之心甚慰,特赐婚于楚云、乔紫清,由钦天监辅佐司空,为二人择良辰吉日完婚!”
此言一出,众臣具是大吃一惊,任谁都猜得出这是出自曹操的手笔,天子刘协不过是曹操的代言人,重点在于大多数人皆以为曹操是刻意疏远楚云,对其有防范之心,才撤其军职,削其兵权,将其置身于太子太傅这一复杂职位上。
现在看来,这个流言蜚语的说法并不成立。
如果曹操当真有意疏远楚云,与之划清界限,非但不会如此麻烦地将太子太傅这等虽无实权但颇受敬重,能与九卿相比肩的高位赐予楚云,更不会特意大费周章地让天子金口玉言为此赐婚。
从曹操依旧如此重视楚云的仕途、婚事,可见曹操所谓的疏远楚云,不过就是个过分刻意演给汉室群臣们看的拙劣戏码罢了。
别说是那些文官,就连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的统军武将们,都很快弄清这一真相。
曹操对楚云的态度拨云见雾般变得清晰可见,这也让原本因谣传替楚云愤愤不平的将士们,对曹操肃然起敬。
这巧妙的一手好棋,曹操既堵住汉室群臣们的嘴,令他们哑口无言;又给年纪不大的三个儿子觅得良师;最为重要的是,消除了将士们对自己的不满,还顺便给楚云安排好了婚事。
自诩忠于汉室的群臣们,一个个气的咬牙切齿,又偏偏束手无策。
你们要我免去楚云的军职?满足你们。你们要削去楚云的兵权?也满足你们。
然而到头来,他们还是莫名其妙地意识到,自己还是沦为输家,甚至连究竟败在哪里,都搞不清楚。
姜还是老的辣,楚云看着憋气又无可奈何的汉室群臣们那副丑恶嘴脸,心中不免对曹操生出佩服之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