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言犹未尽(1 / 2)

加入书签

 柳三棉正准备恭维龙彪几句,适时叙叙旧:“龙市长,如果不是古云龙来墟城多好啊。k6uk.转眼这么多年过去啦,时间像跑着往前赶似的,龙市长,我是你一手培养起来的干部,以后,你走哪里最好把我也调过去。墟城,我是不想再呆下去了。”柳三棉说得挺认真,可龙彪的目光却早从他脸上飘走了,就像晓涵那天脚在冰面上一滑摔倒一样,龙彪的目光在柳三棉脸上一滑就过去了。

龙彪的目光滑到哪儿去啦?原来是滑到一号车上去了,他看了看一号车挡风玻璃那个圆纸片,眉头皱了皱,冲柳苒喊:“柳苒,许书记的车号贴歪了,赶快重贴。”

许传生的车是一号车。柳三棉望过去,那个阿拉伯的“一”字像一个人喝多了酒,仰躺在窗玻璃一角。此时,柳苒早已扑上去,奋力将那个“一”字剥下来,已剥烂了。他从衣兜里迅速掏出一个新的“一”字,双手像贴春联那样将这个“一”字端端正正贴上去。柳三棉心里诧异,柳苒兜里像揣着名片一样,揣着那么多“一”字,心里暗自佩服柳苒会做事,也会做人。

柳三棉稳稳地开着车,在河岸边的蛙鸣声中,推开夜色向那座灯火辉煌的墟城市区驶去。由于柳三棉奔波穿梭,柳莽和郭瑜的矛盾有所缓解,虽还没能握手言欢,但已不像过去那样处于敌对状态。柳三棉趁热打铁,鼓动柳莽出资50万元在梨花湾村里修了一所“梨花湾希望小学”,又给虎山沟修了一座桥。省报以“一桥连起干群心”为题,对柳莽的先进事迹作了报道。年终市里召开的扶贫奔小康工作表彰会上,柳莽作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他不仅给个人争得了荣誉,也给虎山沟争得了荣誉。省电视台问起柳三棉来虎山经济开发区工作时,对柳三棉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柳三棉,这个同志不仅人品好,为人淳厚,善于做工作,而且能在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抓住要害。”这话是赵后礼说的。从虎山沟慰问归来,招待省电视台来人,柳三棉,市委书记许传生,当然还有区委书记赵后礼。赵后礼向市委书记许传生汇报时这样评价柳三棉。他似乎言犹未尽,又说:“三棉同志在大路畔村扶贫奔小康工作中,只抓了一对主要矛盾,就是虎山镇的镇长和镇书记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抓住了,抓准了,解开了,其他问题迎刃而解。至于修建希望小学、修路架桥等工作,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主要矛盾。这里就有个先与后的问题。先抓主要矛盾,促柳镇长和郭书记的和解,然后再抓主要的矛盾方面,即修学校架桥,这样就不会遇到阻力。k6uk.可若先去修学校架桥,对柳郭矛盾视若无睹,最终是学校也修不成,桥也架不起来。”赵后礼说到这里将身子往舒服坐了坐,然后将两只手在空中互相拍了一下,接着说:“为什么学校也修不成?桥也架不成?柳镇长不出钱,拿啥修学校架桥去?退一万步讲,柳镇长即使出了钱,郭瑜与他心里别着劲,镇长书记两套骡子马拉车,又有什么办法?就像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苏联又是撤专家,又是中止各种援助。退一步讲,即使它不撤,不中止,老毛也不会再接受他们援助的。”

许传生觉得赵后礼讲话还是很有一些艺术水平的。有时引而不发,有时意在言外;有时言之有物,有时言之无物;有时讲宏观,拓展人思维空间;有时论微观,让事物具象可见。他在说柳莽时,用的是“退一万步讲”这样的语句,极言柳莽出资几十万修学校建桥的重要程度,言外之意是,没有这几十万,其他都是空的。可在讲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苏联撤专家时,他的语气稍显平和,就像一条急流在狭窄的河道奔涌而出,河床突然变宽,一望无垠,水流于是遽然变得平缓起来。苏联撤专家在当时是天大的事,但在眼下,尤其是对于局里的扶贫工作而言,显然没有一个虎山沟的镇长出资修学校建桥重要,因此赵后礼用的语句是退一步讲一万步到一步,其中空间有多大?赵后礼这样绕了一大圈后,才又回到柳三棉身上来:“所以柳三棉同志先解决虎山镇镇长和镇书记的矛盾,然后乘势而上修学校架桥的做法是有深层次的哲学道理的。柳三棉同志能带着辩证法去参与扶贫工作,用辩证法去解决在虎山沟经济开发区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这一点就不简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