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下乡 四(2 / 2)

加入书签

“等鱼运到镇上的时候啊,可以在那边租间店铺,专门用来卖鱼,现在镇上的店铺很多都是空的,很好租到手。等到卖几次之后,活水鱼的名气就打出去了,就更不愁销路了,大家都会来这里买。就算是比那些池塘里养的鱼卖得贵一点,人家同样会选择买这里的鱼,能吃鱼的人就不会在乎这点小钱。”

听到这里,张老头和张队长忍不住两眼放光。团委的几个小年轻也听得津津有味,似乎听杨柯帮张家村规划的这个蓝图,比李小丽的烤鱼还香。

“所以啊,说一千道一万,这条路才是根本,必须得修起来?ahref="http://www.qingkan5.com"target="_blank">http://www.qingkan5.com梢韵胂螅日馓趼沸奁鹄粗螅偶掖宓娜耍砩暇突岜涑墒荡蚴档牡刂鳌A甘衬艹沙档睦鋈ヂ簦倚笠材茏俺道鋈ヂ簦褂谢钏悖忝蔷偷茸攀涨伞!彼档秸饫铮羁滦闹邪底孕α似鹄矗肫鹆说谝淮魏鲇普匝铀系那榫埃坪跣Ч共淮怼5诙问呛脱钫驮谑榉坷铮档恼猩桃实慕饩龇桨福淙换姑环⒈沓隼矗肜锤盖啄艽又惺芤娌恍6獯危芤娴慕钦稣偶掖宓娜恕?br/>

其实,他们真的只需要一条泥土马路就能打个翻身仗。

“有钱之后啊,村子里的孩子娶媳妇就不用愁了,这条路的用处还多着呢,能从外面运进来红砖,给孩子们建新房吧将来村里万一要是有谁有个病痛之类的,开着车突突突的就能很快的送去医院……”

杨柯说完,大家就是一阵沉默,都在心里幻想着张家村会因为这条路而发生的变化。杨柯心中暗笑不已,变化肯定会有,这些人也肯定会从中受益,但绝不会在短期内就会有多明显,毕竟,致富这些事情,都是需要靠长期积累经验的。如果路修得不好,擂得不实,坑坑洼洼的,到时候前面几批运出去的鱼,起码得颠死个七七八八。张家村的人,必然会在付出一定代价之后,才会竭尽全力去修整这条马路。但这条路修好之后,三五年间,张家村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

经济发展的路上,往往只需要一个足够刺激人心的诱饵。只要给出的这个诱饵足够香,张家村的人就一定会自发组织起来修建这条马路。甚至就是镇里面不给拨款,他们看到了发财的希望的时候,同样会行动起来。

因为担心张队长和张老头听不明白,杨柯说得很慢,很多话语都重复了好几遍,尤其是将道路修好之后村民们能拉出去卖的东西重复得格外多。毕竟,要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这条路修好之后能产生的实际效益,这才是重点。

沉默半晌之后,张军问道:“那,杨组长,你能等咱们把路修好了再来建学校不建砖房的!”

这个年代的红砖房,在农村是很令人羡慕的,似乎住在里面,人的心情都能舒畅不少。

“可以啊,只是这样一来,你们就得抓紧了。”

“这没问题啊,别看咱们张家村人少,嫁出去的闺女可不少,到时候只要修路能开工资,就算少点也没关系,能拉来不少人呢。”张军信誓旦旦的说道:“明天我就去叫他们来咱们这里商量这个事情,到时候你可一定要帮我解说,将这个事情落实下来。还有啊,那个什么报告,怕还得你们帮忙才行,咱们村的人,都没多少文化,书理最高的就是我,还是以前在部队里学了一点知识,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

“张队长,这些事情啊,我们可以在背后帮你出出主意,甚至可以帮你写好申请书,但我们毕竟是团委的人,管不到这一摊子上来,不能出面的?ahref="http://www.qingkan5.com"target="_blank">http://www.qingkan5.com銮遥⒍缜酌堑氖虑椋颐鞘峭馊耍档幕霸谙缜酌嵌淅铮尚哦炔桓摺K裕颐悄馨锏闹挥姓饷炊嗔耍认氯眯∫栋锩π捶萆昵耄隳萌コ槐椋庋梢圆?ahref="http://www.qingkan5.com"target="_blank">http://www.qingkan5.com”杨柯笑着对张军道。

听到杨柯点名让自己帮忙写申请,叶祥华就有些激动。毕竟,不管是谁,能为乡民们办点实事,都会很乐意的,写个申请又不是什么麻烦事。

“可以可以,已经帮了大忙了。”张军忙不迭点头道好,随即扭头对张老头说道:“爹啊,你说,人家杨组长这脑子咋长的,一来就能想出这么好的注意,咱们在这几十年了,就没想到养活水鱼这上面去。每年就知道从河里捞鱼,咋就从没想过要自己养呢”

杨柯笑笑,这些事情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张队长等人是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的,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但正是因为太熟悉了,才想不到这些,从潜意识里就不想去改变身边的环境,尤其是那条有感情的小河。而他,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事情的,自然一目了然。

张老头老脸上也乐开了花,显然,他对杨柯提出来的这个诱饵还是很看好的,毕竟,村民们自发修路的话,需要的就是这么个诱饵而已。听得儿子的话,张老头笑眯眯的点头道:“城里的娃子,脑子就是好使。”

杨柯轻轻咬着烤鱼,转头看了正忙活的李小丽一眼,别说,这小丫头手艺还真不错,就一点菜油和豆瓣酱做调料,烤出来的鱼还挺香的。

几人闲聊之中,时间逐渐转向深夜,夜空中繁星点点,看上去环宇清澈,特别漂亮。孩子们一个个吃饱了,拍着肚皮满足的跑回家去。李小丽将最后一批鱼烤熟,正准备坐过来听呢,张老头突然发疯似的大笑起来,看上去有些老怀宽慰的样子,对儿子吩咐道:“去,将桌子抬出来,取酒来,今天咱们跟杨组长好好喝喝。小英,你去看看厨房里,还有什么菜能烤的,取出来让李丫头继续烤,小丫头手艺不错,错过今天,以后可没得吃了,嘿嘿嘿……”

于是,小英嫂又从厨房取出些丝瓜和冬瓜来,为人民服务了老半天的李小丽只得又委委屈屈的坐在露天灶前,拿起油刷子继续忙活起来。忙里偷闲中,抽空啃一口烤鱼。

张老头满满的给杨柯倒了一碗酒,“刚刚你有些话我没听得太明白,你重新说说看,咱们到底应该怎么弄。用你的话说,咱们再给捋捋,好好把这个事情给捋顺了。”

张家村不通公路这个事情堵在张老头心口已经几十年了,如今听杨柯一说,看到了修路的希望,自然是最为开心的。转头吩咐儿子道:“把我的二胡也拿出来,今天晚上给杨组长唱两曲儿。”

杨柯喝着酒,吃着花生和烤鱼,还有李小丽时不时送过来的烤丝瓜和冬瓜,又慢慢的说了起来。

到后来,杨柯都不清楚到底说了些什么,张老头到底有没有听明白他也不清楚,因为他被老头和张军等人灌下去整整三大碗,耳边隐约传来张老头凄厉的二胡声,还有几句有些走调的京剧唱腔,好像是“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还夹杂着几句乱七八糟的“清心茶,解忧酒,冷冷似清秋,一醉解千愁……”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