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论大非川(1 / 2)

加入书签

 一场秋雨就来临了。</p>

严格说不算是秋天,天光才过了立秋,天还是很热。但有了秋雨那么一种味道,下得不是很大,可连绵不绝,一会儿住,一会儿下,持续了一天一夜。</p>

来得有些迟,就是下上个十天八天,对关中秋收已经于事无补。当然,下比不下好,否则明年的夏收怎么办然后就传出朝廷又开始议论大雩祭的事。</p>

这倒是很无耻的。但父亲的心情多少理解一些,在这个时代,凡事往鬼神上牵,连年的灾害,给了父亲很大压力。不得不这样做了。</p>

正在胡1uan想着心思,李治派太监请他到宫城议事。</p>

还是在李治的御书房,房间里坐着阎立本郝处俊几位宰辅,还有几部尚书,另外又来了一个人,左相姜恪。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此人在长安的,为什么来洛阳了。</p>

心中狐疑,礼数却没有失,说道:参见父皇,见过几个相公尚书。</p>

坐吧,李治让他落座,又说道:姜卿不日就要去凉州了。</p>

现在洛阳,不是在长安监国,因此没有看到邸报,听到父亲的授命,却也明白过来。不但是洛阳下雨了,恐怕关中等地都开始落下秋雨,至少秋天的xiao麦大麦能播种了,因此吐蕃的事,再次上了议程。</p>

拱手说道:姜相公,孤祝你一路顺风。</p>

不敢,但姜恪神情不大好看的。</p>

李治又说道:当初,你与戴卿张卿刘卿以及姜卿等说的计策,朕已经看过了。</p>

那是儿臣不懂事,又不知轻重,将心中浅薄的想法,说了出来。父皇请恕罪。</p>

是很浅薄,不过也有一些可取之处,朕问你,为何大非川之败如此惨重,朕没有处死郭待封</p>

儿臣不知。</p>

你看一下地图。将地图扔了过来,又道:看看大非川到乌海有多远。</p>

是很远,又不象后世,这时候青海到乌海一带,包括大非川在内,水草茂盛,甚至许多地方是沼泽。行程更加困难。李威看了一下说道:儿臣还是不明白。</p>

薛仁贵远在乌海,曾下令让郭待封运送辎重至乌海。此役,吐蕃士兵众多,薛仁贵意yu取敌人粮道,所以先赴乌海,即取敌人牛羊数万,yu瓦解吐蕃联军。吐蕃亦是用此意。从大非川到乌海数百里路程,如果押送辎重到乌海,兵力少了只会给吐蕃人截获。在薛仁贵催促之下,只好全军尽出。郭待封有失,也是薛仁贵提前没有计算好导致的。</p>

这是现在最常规的说法。</p>

不过不是如此的,为此事,李威还与薛讷jiao谈过。一开始对青海的情况都低估了,朝廷很有雄心的,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这个逻娑,又是逻些城的另一个译音,也就是准备将吐蕃纳为唐朝一个道。当然,自大非川败后,唐朝再就没有逻娑道这个词眼了。所以薛仁贵来了一个兵贵神,以大非川为据点,进军乌海,这是准备作为第一场战役的。如果此役胜利了,又有可能以多玛城为据点,向悉诺罗驿进军,进行第二场战役。或者再以鹘莽峡为第三据点,象阁川驿进军,进行第三场战役。然后进军逻些城。</p>

总之,败后李治大怒,现在唐朝不象宋朝,动辄一百多万军队,输了十几万人不打紧,总人口就那么一丁儿,全国也没有多少军队,看似八面威风,经常打了哪儿,这儿出事了,这儿征服了,又有一处出事了。加上民夫损失十万最强壮的兵源与劳力,李治很rou痛的。然后派御史大夫乐彦玮察看失败原因,又将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三人用枷锁押回京城的。</p>

不过最后赦免死罪,除官了事。</p>

薛仁贵回家后,就检讨了自己,开始就轻估了,如果以鄯廓二州做据点,唐朝基础好,you敌前来,虽然论钦陵用兵很厉害,却也有把握大胜之。不过败兵军之将不言勇,败后与论钦陵si自议和,才逃了出来,更是耻辱的事。所以只有关起mén说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