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活字周颂 九天吉期(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百三十三章活字周颂九天吉期</p>

大约也知道自己无理取闹,李治说道:跟朕来。</p>

将这些大臣们带走。</p>

连裴行俭心中都有些诽谤了,皇上这一次做得太不够意思,自己上天看了一下,过了一把瘾,怎么着让大家也上去看一看。一个个相互看了一眼,又看了看那个球,shi卫开始放气了,摇头离开。</p>

但刘仁轨凑了过来说道:还有其他用途。</p>

用途不大,裴行俭立即答道。</p>

他知道刘仁轨说的军事用途,比如攻城或者守城时,顺着风势,将它升起来,能察看到对方大营的情况。实际上这一条除非在一种特殊的复杂地形中,特别是高丽与新罗,城池依山而建。正常情况,升一个塔楼,基本就能看得清楚。除了这一点外,其他用途皆无,要么给皇帝过把瘾的。别指望作战,纵然让士兵在吊蓝上放几个大石头,也放不了多少。需要的材料又多,好几十张牛皮,得不偿失。</p>

又低声说道:刘相公,在这上面打主意,不如在那种投石机上打主意,进一步改进。那才是利器。</p>

两人低声说着话,又来到一处宫殿,李治说道:各位请看。</p>

nong了不少活字出来,一个个码在字架上,看到一行人前来,工人开始开工,当着众人的面cao作,用yao剂将活字粘在一起,用平板压平,然后刷墨,只是为了cao作,印了周颂。粘了三个字板,印起来很快的,很快印了几百张出来。然后将字板拆开,再镶拼第二张字板。</p>

李治说道:上茶。</p>

喏,陪行的太监与宫女立即端来茶水,李治指着胡g说道:各位,坐下来吃茶。</p>

但有许多大臣,视线被吸引过去。工匠多,一开始略略有些手忙脚1uan,经常出错。渐渐熟悉起来,度越来越快。</p>

看到印出来的纸张越来越多,李敬玄说道:这种方法好。</p>

李治没有说话。</p>

李敬玄又说道:书会便宜下来,不过印书需要查看,不能什么书都印民风须是淳朴</p>

他说淳朴,李威说是愚民,xg质差不多。父亲想独占功劳,倒也罢了,想控制不大可能的。竹纸价格进一步下降,再加上活字出现,大规模刊印书籍,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挡的趋势。</p>

从无到有很难,可是出现了,技术并不复杂,父亲想控都控制不了。愚民政策不谈,不知道yu蒲团是什么时候写出来的,如果这时候有人能写出来,保证能畅销一个一万册的云云。</p>

</p>

但自始至终没有点破。会不会因为书籍来个革命,以国人的xg格,十有,肯定不会,饿死人了,肯定会有革命起义。或者自己不争气,让异族人入侵。相反,书籍大量出现,特别是儒家的一些言论,文天祥之流,会有很多。比如姚州一战,那天晚上,许多士兵表现很勇敢的,只是他们是普通士兵,又不会写正气歌,但不代表着他们不是英雄。</p>

再说子孙,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未必可知,能顾得子孙</p>

但这一幕,他没有抢功劳,更因为担心父亲会上天,都没有到场,也不会看到。李治这才慢条丝理地说道:朕请各位观看,正是与各位商议。一会儿这本周颂就能印好,不过朕先给你们看一样东西。</p>

将李威的标点符号说明书拿了出来,后来印的,去掉了上面的关雎,只选印了说明书。</p>

阎立本丝丝吸了一口冷气。</p>

阎卿,你怎么了</p>

陛下,这是谁的主意</p>

你别问是谁,这个主意如何</p>

方法是好但会有许多麻烦,风bo就是各个典籍,都不能想像。</p>

是啊,李治叹了一口气,当初儿子将这玩意儿拿出来,他就看出来问题了。古今经义,有许多版本的注释,各有各法,一是对词语掌故不熟悉,或者有分岐。第二就是因为没有断句造成的。一旦断句开始,等于是为所有典籍下一个定论,即使被称为唐朝学问最好的大儒孔颖达在世,这项工程都无法全部胜任。</p>

裴行俭说道:陛下,不如jiao给国子监。</p>

出身于名门,可是他自家却没有什么亲人。只空挂了一个牌子,实际只是一个孤儿,行事又低调,因此李敬玄开始时与他职位差不多,然后做了火箭似的往上爬,但裴行俭却是一个千年的shi郎,动都没有动。直到这一次大捷,才封赏了一个伯爵,当然也略略始重。</p>

这也是李治沉y了一下说道。</p>

国子监里聚集了唐朝最多的儒生,是专业人士。大臣,只是处理政务,正说着,周颂全部印完了,主要是工匠多,放在个人印书,不可能有这么快度的。李治要的也是这个震撼效果,手挥了挥,太监会意。立即让这些工匠开始装订成册,然后一人送了几本。</p>

李治效果似乎也达到了,各个大臣看到这度,皆是动容。主要是皇家,所以李威种种,或者假借父母之手的种种,能迅推广,正是沾了皇家的光。单是出自工匠之手,想要轰动,则是很难。</p>

各位爱卿,我们去国子监,李治今天精神好,于是想乘热打铁</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