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高度(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百四十二章高度</p>

李威苦笑起来,说:父皇,你误会儿臣了。儿臣再怎么不好,那是吐蕃人,又是吐蕃赞普的妻子,儿臣</p>

都没有办法辨解下去。</p>

武则天温言劝道:陛下,好好说,弘儿绝不是这个意思。在军中那么多天,他与这个吐蕃的王妃一直很清白。更不要说现在</p>

儿子懂事了,g人了,知道与身边的那个碧儿同房,正是油调着蜜的时候。吐蕃这个王妃就是想cha,都cha不进来。然后又问道:弘儿,你从哪一点看出她是吐蕃将来的禄东赞。</p>

这个李威真不好回答。知道此女不可xiao视,如果历史不改变,将来几十年里,她在吐蕃,母亲在唐朝,两个强大的国度就被这两个女人掌控着。仅知道这一点,掌控了吐蕃,没禄氏又做了什么,李威又不知。而且史书上也从来没有记载过她来过唐朝,历史在改变,什么都不好说。</p>

但历史不变,此女对吐蕃的贡献,不亚于禄东赞的。再说,能与母亲相提并论,甚至某些程度比母亲做得还要好,也说明这个女子成长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可关健不能说。</p>

不但不能说,看父亲的表情,对母亲都没有估算出来。更不要说这个十几岁的女子。只好答道:这是儿臣的直觉。</p>

别要胡思1uan想。在军中,虽为了作战,你与此女接触很多,本宫就不大赞成。虽然裴shi郎他们皆知道你们是清白的,可传出去,终是不好听。吐蕃不知礼制,不会在意,可你不同,你是唐朝的太子,行事不能随心所yu。武则天再次说道。</p>

是。李威老实地答道。头脑还在想着念头,或者派刺客将她刺杀了。也不大好办的,在长安城中肯定不行,所行皆有护卫保护,到处是人是衙役。公开刺杀更是不可。要么只有等她返回时刺杀,然而此行吐蕃人有近两百人,防护森严,只能调用军队,自己估计能办到,可一查就知。前面一刺杀,后面父亲有可能会勃然大怒,将自己太子废去。</p>

之所以产生这个念头,正是没禄氏早上一句大丈夫宁可yu碎,不为瓦全,再次将李威提醒。无论眼下没禄氏是什么,还是没禄氏。就象母亲一样,现在很低调,连狄仁杰都开始疏忽。可当真母亲打算一辈子低调做人</p>

想着心事,武则天以为他在搪塞,又说道:本宫听说早上她又到东宫。就是为了国事,你们都不能走得近,特别是在京城。虽是清白,但传到坊市里,又不知传成什么。</p>

是,母后。</p>

还有,人家是使者,两国jiao战,不可牵连使者。我朝每年也派出使者前往各国各部,如果扣押使者开了先例,后果也严重。毕竟我大唐是大国,不是匈奴。</p>

是。</p>

弘儿,再问你一件事,那个芒碾达乍布是怎么回事</p>

他是与禄东赞是堂兄弟,也是王室成员,不过是亲赞普派系。就象司马孚与司马师司马昭的关系。</p>

司马师与司马昭想篡位,司马孚却在拼命保全曹氏,一度让司马昭十分恼火,这才象一句人话,李治莞尔一笑。但在脑海里转了转,提到了司马兄弟,他又想到自己几个儿子。心中作了一下比较,李贤资质也是不错的,但与这个儿子比起来,少了一份沉稳与果决。不要xiao视了这个儿子,做事很有心机的。</p>

这又想到了三国里另外一个人物,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诸葛恪自xiao就有才气,为孙权所重,可是诸葛瑾以为戚,瑾友将军张承直接说非保家之主,陆逊也说,在我前者我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之以接尊重长官,爱护属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欺上瞒下,非安基之德。然而孙权却托孤于诸葛恪,拜为东吴太尉。一年不足,满门皆斩。</p>

这样一想,不由地微皱了一下眉头。</p>

作为帝王,不想自己只有一个儿子优秀的,而是希望所有儿子都优秀,这样太子不听话,能够立即废掉。只有一个儿子优秀,将无法可挑。对李治来说,未必是好事。</p>

李威不知道父亲居然高看了他,知道了,不会以为喜,反而更加忧愁。</p>

又谈了一会儿吐蕃的事,但李威自始至终,没有对是不是与吐蕃议和,表意见。说了没有用,好会听,不好反而起反作用。不如不说,让这些大臣自己衡量。</p>

九成宫离长安不是很远,三百来里路,换作是李威前来,骑着快马,早上起一点早,天mo黑时就到达了。但车驾肯定不可能的,拖了五六天,才到达了九成宫。</p>

其实拖了很长时间,本来是借庆祝前来避开七月暑热,却拖到了八月。山上的宫殿很凉快的,但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不过也可以散散心,九成宫规模很庞大的,从北面的碧城山的半山腰开始,一直到了南面的杜水,筑了周长两公里多长的城垣,还有外城,冠山为殿,以壑为池,分岩立阙,跨水架楹。甚至在屏山下聚水成湖,又以轮汲水上山。总之壮观无比。</p>

原来在远处看了看,不觉。到近处,只是摇头,现在建筑不是后世的建筑。这些木头石头,全部是用人推,绳拉,杠子撬,一步一个脚印运来的。象大明宫有的主梁,甚至需要动用几百个民夫,hua费数月时间,才能运送一根主梁到长安。更不要说在碧城山这个地方。</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