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西风烈(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百八十七章西风烈</p>

三弟,你不懂的,李威说道。然后看着桌子上的一瓶aua,李威喜欢,于是东宫里经常从ua苑里摘来一些鲜ua,a在他的书房里,或者寝宫里。只是a得不好。</p>

ua是好ua,是牡丹,到了凋落的时季,仍然还有,只是数量少。也是名种,一曰姚黄,二曰魏紫。姚黄黄得娇魏紫紫得耀眼,李威却认为这两种最贵,是黄与紫的颜自古以来,黄与紫就是最尊贵的颜所以才贵。可是堆在一起,却是很看不到中式aua那种构局与诗意雅意。不过总是ua,又是牡丹,还是有些养眼,李威又低声说道:明朝游上苑,火报un知。ua须连夜,莫待晓风吹。</p>

诵的声音很轻,连李显都没有听到。</p>

都将气高气傲的母亲bi到这等地步,还要怎么的。</p>

李显还不服气地说:难道就此放过武承嗣那个厮</p>

三弟,杨思俭与裴齐聃今天何在</p>

明崇俨又在何处裴炎又在何处</p>

三弟,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p>

这一比喻,李显终于不能作声。</p>

做儿子的,终是要孝顺,妻妾也是亲人,可父皇母后,才是我们最敬重的人。做儿子的,能闹一闹,争一争,只要适度是可以的。可不能不知进退,闹也闹了,争也争了,也要考虑他们感受。</p>

李威本来还想说一句的,武承嗣那厮jia给我来处理,现在不是时候,是将来。可是老三心直口快,听到后,能立即将这个话放出去,那么自己与母亲关系只好真正决裂了。</p>

这个也不想的。</p>

难道就让那厮快活江州本来是江南道一个重要的州府,原来就设过总管府,在彭蠡湖边上,真正的一个鱼米之乡,对北方官员说,也许是贬放,此处地势低洼,天气湿热,可武承嗣是从岭南回来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刺史,周国公之爵依然没有拿去,又是外戚的身份到地方担任官职的。所以李显说武承嗣快活去了。</p>

李威皱了一下眉头,如果老2没有异心,说还能说得通,老三是直脾气,劝还不好劝。又想到历史,大约李弘不好对付的,所以死了。老2又折腾了一阵子,但到老三手中,还没有折腾呢就趴下了。也是智慧不足导致的。但老三不能再闹,一闹事情就不能平息,又要牵连到自己。</p>

想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母后的外戚,先是武元爽兄弟贬放岭南,然后是贺兰敏之事情作,现在又轮到武承嗣。难道你一点面子也不想给母后留了</p>

李显不敢作声。他这个王妃之死,武承嗣有关系,可主要是父亲纵容,母亲指使。可李显敢提出来,要父母承担责任</p>

五月到来,槐树始繁,绿树浓荫密匝,还有议论声。于是李治又下了诏书,心里面也憋闷,儿子这招太狠了。不但他这样想,武则天在离开东宫后,也对李成说过一句话:以前认为这个儿子心思单纯,皇上说他心思不简单,本宫不相信,今天终于见识了。</p>

李成自然不好说什么的。</p>

但武则天也没有反思,象这样bi下去,要么自暴自弃,要么就会奋,李威没有自暴自弃,成长起来肯定是快。</p>

诏书韦弘机从司农少卿拨为司农卿,司农少卿是从四品,司农卿却是从三品,郝处俊不是说过吗,与太子沾上关系的官员皆压制不用。却是有的,一开始没有想到,立拨狄仁杰与魏元忠,后来儿子越长越大,这种提拨看不到了。然后又让韦弘机兼知东都营田,完葺宫室。能者多劳嘛,再说宫殿很多,有许多宫殿年久失修,是到了重新修葺的时候。正好两渠夏天来到,停了工。韦弘机jg通土水,本身就能胜任。他又是儿子推举持主两渠的人选,又是韦家的人,算是儿子的亲信。</p>

可许多人对此诏很有怀疑,韦弘机不是狄仁杰他们,风评很差,风吹两边倒,容易被皇上收买。</p>

皇上开了口的,吏部顺便利用铨选官员的机会,推荐了数人,也就是太子真正的亲信。自己这些人不是宰相就是郎,权倾一方了,可以在关健时候支持表态,但不能与太子走得更近。除非象长孙无忌那样的身份,功勋之臣,又是皇后的哥哥。就连韦弘机左迁到司农卿后,也要稍作避嫌,否则会让言官弹劾。</p>

因此,得让太子的一群亲信走到朝堂中阶官员行列,支持太子,扩大太子在朝堂上的力量,倒不是为了对付皇上的,而是防止皇天一步步地蚕食。</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