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江流如此(三)(1 / 2)

加入书签

 两次大朝会未果,震动天下。</p>

李治气得想要跳墙,然后派人去追李福,杖笞一百。就是这个家伙将这个逃户生生地撕开,不然那有这个纷争出现</p>

这是一个笑话,若是关在大理寺,也许这些笞仗还能如实地打在李明身上,可是出了朝廷,怎么着还是李世民的儿子,谁敢执行,纵然是打,估计也是用jimáo帚在身上掸了几下。</p>

但让人颇感意外,李明的两个儿子李杰李俊写了一封信,感谢李威相助。暗呼侥幸的,若不是太子求了李敬玄,李敬玄出面,父亲还关在东都大牢里,这一回凶多吉少了。又带了重礼感谢李敬玄。李治闻听此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立即赐李杰为零陵王,李俊为黎国公。这份诏书是嘉奖,作为李治本人,也不想宗室子弟为非作歹,可另一个意味,李杰封王,李明也休想东山再起。</p>

可是问题总得解决,如何解决所有大臣内心还是偏向将逃户召回的。也有一些策略,皆不大好,说出来,不仅是太子,许多大户人家都会仇视,这才是沉默不言的原因。</p>

就在此时,魏元忠看不下去,上奏一书,书上写道:立国之计,在于长远。宗室子弟坐享皇族之福,黎民百姓垂受承平之乐。昔与太子言,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隋疆域不及我朝广,户数达九百万,我朝立国,和平已久,仅四百万户。呜呼,兴替之苦秦皇暴虐,yu始皇二世三世长存,非独霸之君,亦为子孙计。不虑子孙万世,何为清平逃户隐户祸乃社稷根本,吏卒呼啸于乡野,越积越重。然虑豪强之bi,天皇天后昏暗不语,群臣明哲保身默言。弗知二百年后,百姓增加,官吏随众,国费倍沉,豪强僧侣免课,纳税平民愈少,臣不敢思。治者视若无睹,麻木不仁。豪强目光短浅,贪心不足。国若卵巢,倾亡之下,何以完卵臣痛疾而失首,呜呼哀哉或二百年后,太极大明宫野狐唱晚,群鸦luàn舞,乃今君臣之所愿哉</p>

书上,李治暴跳如雷,立即下诏派人将魏元忠拿到大理寺。</p>

但前面钦差一离开,后面李治又下了一诏,着魏元忠立即赶赴洛阳议事。</p>

这才是李威哭笑不得的地方,说他昏庸吧,某些大事头脑还是很清醒的。说他不昏庸吧,为了权利,将一个大好的朝局nong得乌烟瘴气。</p>

魏元忠被带到京城,李治将他写的奏折拿出来,说道:你知道你写了什么</p>

写了很多。</p>

你放肆写逃户严重xg可以,居然写唐朝不到二百年就要完蛋,还骂自己与皇后是昏暗,是麻木不仁,连秦始皇都不如,一个皇帝,都怕豪强,软弱如此。当真如此一个豪强不怕,天下豪强那一个皇帝不害怕</p>

陛下,不是臣放肆,是陛下对列祖列宗放肆。</p>

你,你</p>

陛下,何必动怒。臣进的是直言,若陛下不想臣进直言,以媚huo君,臣做不出,那么臣就不语。但臣只想最后说一句话,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最卑贱的商户与匠户,还知道置一点产业留给子孙。太宗文皇帝留下什么江山给了陛下可陛下打算留什么样的基业给后代子孙一个九五至尊的皇帝,居然连这一点都看不透,岂不是对列祖列宗放肆</p>

不仅是怦击李治对逃户问题刻意回避,也隐诲指责他为了权利,搞出来的掣肘,使朝堂生生分裂。</p>

来人哪,将他拖下去庭杖。</p>

太监刚要动手,武则天在帘后说道:且慢。</p>

然后从帘后转出来,说道:陛下,此人忠烈,不可侮之。</p>

这一说,李治终于清醒过来,抹不下面子,干咳了两声,道:是朕说错了。</p>

不怕错,就怕知错不改,陛下或许还有yào可救。</p>

咳,咳李治气得再次干咳。</p>

武则天则是妙目连连,心中却在想道,好一个魏真宰,还有那个狄仁杰,这两个大臣皆是一时难选的人杰,不知道自己儿子如何从千万人中选出来的。十分欣赏,心中都有了与儿子抢这两个人才的念头。</p>

其实一干服shi的太监也扭过脸去,当作没有听到,这个魏元忠比朱敬则胆子还要大三分。史官更是小声地问:这一段要不要记下来</p>

武则天转过身说:记</p>

李治忍了忍,也没有办,这些大臣威吓不起作用,就象这上书,不但骂了他,群臣大户一起骂了进去。满朝文武,那一个有这胆量这样一想,火气下去了,语气也软了,温言说道:朕也知,可是不易治理。若是举措不当,国家甚至会立即动luàn,而不是等到两百年后。</p>

</p>

也许有方。</p>

说来听听。有比没有好,李治这几天为此都没有心思处理其他朝政。</p>

陛下,臣听说过举贤不避亲仇。</p>

是,这才是君子之风。</p>

臣也无奈,可有一个人也许有办,但陛下不能抱着亲之,或者仇之的想。</p>

李治与武则天皆茫然,这是谁啊,让李治又亲之又仇之</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