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非川凄草(二)(1 / 2)

加入书签

 胡胜前来向李威辞别。</p>

李威让他离开都城,本来他还想等候朝廷的诏书下达,带着什么官爵回去。不过李威阻止了。一是东宫十万氓钱那个窟窿不小,赶紧填平。揭开问题也不要紧,可这个先例开得不好。凡事还是要有规矩的,没有规矩,那来方圆。</p>

另外就是他的事知道的人不多。一旦公开,素和部是吐谷浑的一个大部族,战死或者战俘,这是正常的。就是这样,李威都不能轻易斩杀,当然,诺昌钵杀之,天经地义。而胡胜又不是在军中,没有人保护,怕素和部有人寻仇。</p>

在这边陲之地,百姓悍野,不是不能生。</p>

李威说道:那么一路保重。</p>

殿下不敢当啊。人逢喜事精神爽,得美人归,还有即将得到朝廷的官爵,父亲又有平安的消息,这几天胡胜精神抖擞,容光焕。</p>

这一次孤还要多谢你了。</p>

这是臣民应当做的。</p>

李威嘴角动了动,可下面一句话没有说。那个段铭真美则美矣,可是性贪爱财,而且少了一份节烈。不过胡胜年少多金,这一次又立了功,朝廷多少会赏一个官爵。于是不提。</p>

那么一路保重。</p>

谢过殿下。</p>

论赞婆再次纠葛了,唐朝这一次都将诺昌钵搬了出来,大约是真出兵了。兴唐344第三百四十四章非川凄草二</p>

但是从赤岭道出军,还走进攻宛肃城或者两路皆同时出动大军或者这两路是佯攻,真正却是从他路出军的</p>

这个问题不要紧,想不通的地方太多,原来唐朝太子的策略终于显露出来,我就利用我的武器犀利,还有我们的国家强大,比你们吐蕃人富裕,一步步地往前推,一步步地耗。不是高明的计策,是阳谋,但十分头痛,论赞婆现在也没有想出什么破解的方法口只好等二哥过来,一道商议对策了。</p>

可现在变守为攻,很不合理。</p>

他不相信唐朝太子这份眼力没有,若是那样,都不会将自己狠狠地咬一口。现在想起来,都很伤的。不仅是一万五六半士兵,还有素和贵这样忠于吐蕃的吐谷浑的勇将,以及士气。</p>

或者唐朝太子真将大军带到青海深处,那又好办了。慢慢咬吧,保准他成为第二个薛仁贵。但有了薛仁贵前车之鉴,唐朝太子不会再上当的。他倒底要做什么</p>

想不明白了,问题也来了。</p>

于是下令,派两千士兵驻守赤岭大道,阻止唐朝军队西下,同时将倒淌河附近的牧民向深处转移。第一次薛仁贵进攻时,没有动牧民,还指望着扶持诺昌钵返回青海。但这一次唐朝太子肯定会动的口只要将边境的牧民迁移到深处。即使想俘获回去,也不大可能了。那样会有许多破绽让自己寻找。兴唐344第三百四十四章非川凄草二</p>

然后动援吐谷浑大军,这又让他伤神。</p>

第一次眼馋,出击涅中城,被一个空城计吓回来了。第二次出动大军,二百人阻在石城山,一万五千人没有一个能回来。又轮到这次了。李威说过师老无功。这也是属于一种师老无功。</p>

其实吐蕃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论钦陵也准备了好久,在青海驻扎了不少吐蕃军队。但仅靠这些吐蕃军队是不能应付唐朝十八万大军的。而且看起来,唐朝太子不是那种软弱可欺的主。不过这一次自己又调动了吐谷浑军队口然后到二哥前来,第四次征调口士气可想而知。</p>

到这时候才后悔起来,当初二哥临走时再三嘱咐过自己,不可轻举妄动,可自己不听</p>

有些晚,可依然很从容,然后又撒出大批的斥候。</p>

两万五千名唐朝军队,除了少数人留下守营外,由黑齿常之率领,杀向了赤岭。赤岭高大险峻,然而这一条大道反而十分平坦,皆是止,道,可象虎岭那样,没有什么凶险的地方可持。</p>

吐蕃人少,只好守在一处高岗上扎下一个简易的石头营寨,黑齿常之命令士兵进攻。无奈,山坡有些长,又从下往上之势,无论投石机或者远射弩,射程不够。</p>

两千士兵举着盾牌冲了上去,一个个大石头与擂木砸了下来。眨眼之间,就有上百人伤亡。黑齿常之让侍卫吹响号角,命令士兵撤退回来。然后看着这座山,攻下来还是可以的,可就象素和贵攻虎岭一样,伤亡会很重。而且这一次太子的计刮,他又是知道的。兴唐344第三百四十四章非川凄草二</p>

于是学着论弓仁,骑着一匹马,来到岭下大喊:兀那吐蕃听好了,你们认为是英雄好汉,躲在山头上学乌龟王八蛋,算什么本事,有种下来,与大爷单挑。</p>

许多吐蕃人不认识,这是谁啊,一个傻黑大个子。但有人认识,低声说道:他就是黑齿常之。</p>

听到这四个字,一个牟闭口不语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