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枯骨接翠(三)(1 / 2)

加入书签

 论赞婆羞辱万分,亢奈夕下,只好带着大军南返,原地还不得不驻有许多军队这就是李威需要的结果,要他们设常住军,设得越多,对吐谷浑百姓录削越重这同样会形成对唐军有利的局面</p>

论赞婆也知道,可不这样不行啊,别小瞧了老百姓吐谷浑人老百姓就是士兵,对老人无所谓了,在吐蕃,大了的儿子就是老子,老了的老子就是儿子,连儿子都不如,只能说是龟孙子但对妇女孩子也很重视,妇女能传宗接代,孩子长大之后就是力量</p>

这一掳,老人不在乎的,可是其中的中壮年妇女孩子,都十分在乎掳一个千人,一万人的,好一点,如果不管,一年掳十次八次,吐谷浑会是什么局面吐谷浑衰落可以不管,可还能抽调多战士么可还能征调多税务么</p>

但他还是一个有谋略的军事家,在路上想了想,忽然就想到了唐朝一个漏洞,那就是承风岭石城堡大拨斗谷等处关卡一筑,又有赤岭之隔,只能在河曲与唐朝军队死磕了那样正中了唐朝太子的下怀可是承风岭居然那路唐朝军队吝啬士兵没有攻下来,于是立即拨出一万大军,翻过赤岭,前往承风岭</p>

到这时候薛讷与曹怀舜才傻了眼,这才写信通知李威的</p>

来到岭下,看了看上面,原来两千士兵力量薄,守不了大道,于是在两边山峰上驻扎,可现在来了一万大军,足可以防守此时硬攻,地势险恶,伤亡必然惨重而且吐蕃会源源不断将大军派来,自己休要打了,十几万将士能在此岭下耗去一大半</p>

曹怀舜同样一脸羞愧,道:殿下,这是臣的失职</p>

毕竟是朝中重臣,多少给一些面子道:算了,既然这样,在铁喉子与翠山麓牛道各扎一营防御说起来,也是孤疏忽了,没有亲自前来察看,也没有认真对你们嘱咐</p>

确实也有责任,计划大家制订的,论赞婆将视线放在了海北,他将视线却放在了河曲,都将此处疏忽了,唯一担心就是怕刘审礼冲动,毕竟一旦实施,海北会有许多吐蕃与吐谷浑人的军队</p>

可心里面终是不快活,明明赤岭形成了铁关,仅因为这个小小的疏忽,这个铁关似乎有了一个缝隙</p>

此时,论钦陵正与论赞婆走在草地上,一脚踢出一具白骨,说道:三弟,你可知道这是何处</p>

这正是你当初大败唐朝军队所在</p>

这一战唐朝很惨的,能逃回去的人并不多,还是薛仁贵耻辱的约和,论钦陵高抬贵手,才得以回去的客观去写,请勿抱以民族观点忤击老午,看老午如何站在论钦陵一方评论这场战争的</p>

到现在还能时不时看到一堆堆白骨,不过战争过去了好几年,当年这里踏为平地,现在却长满了茂盛的青草,秋天始至高原,草色还没有枯黄,一片凄青碧意翠意似乎接连到了天际尽头</p>

是,对此战,我也听到过许多唐朝人的评议,有许多人说将帅失和当然,这给了我最大的胜机,可只是如此我还听到薛仁贵对郭待封说过一句话,说乌海险远,引插重会出事,因此让他在大非岭上置栅,留两万人守栅,薛仁贵则轻锐乘我大军未整时,迅扑灭是当时闻听薛仁贵大军迅前来,也出忽我的意料,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虽然召集了四十万大军,皆是仓促成行若是我们大军让他碰上,别人做不到,薛仁贵的勇猛,是有可能将我们大军击溃可是不是如此呢为什么他在乌海只击毙了我们一万几千士兵大军呢</p>

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就象论赞婆一样,主力部队都找不到了,谈何胜利</p>

此找非是一定用斥候去寻找的,斥候所看的,所听到的,未必是真相,或如这一次李威的种种布置,斥候带回来的消息反而误导了论赞婆这需要智慧去判断</p>

因此,未战涛仁贵已落入下风</p>

论钦陵又说道:当时情况紧急,我没有办法,只好在乌海造成是主力部队假像,引薛仁贵前去乌海,打算劫断他的粮草可薛仁贵乃是一名久经沙场的名将,在大非岭上所选之地极其险恶我就走动用几十万大军,未必能立即攻下来</p>

一些险恶的地形,比如承风岭,或者比如石城山,利用地形拖守,比高大的城墙还要难以攻打</p>

这时候局面对我仍然不利,进攻不能,否则拖久了薛仁贵必然返回,不进疼,几十万人纠集必然早迟让他发觉于是我就想到了一条消息,薛郭二人极其不和,唐朝人又喜欢军功升迁官职,所以派人宣扬夸大薛仁贵功绩,诱他从大非岭上前去乌海抢功否则薛仁贵与郭待封不和,绝不会通报战绩,乌海离大非岭又是那么遥远,薛仁贵这边大捷,那郭待封是如何这么快得到消息的</p>

原来如此</p>

我与你说这些,是想告诉你,你有没有发觉唐朝太子这一次会战中,用了我的一些战术</p>

论赞婆羞愧地低下头</p>

还有,我为什么最后又将薛仁贵放走</p>

不知道,论赞婆真不知道</p>

薛仁资临行时说过一旬话,今岁在庚午,星在降娄,不应有事西力邓艾所以死于蜀,吾固知必败不是他会看星象,他乃是有名的安东大将军,对唐朝漠北与辽东熟悉,到了青海未必适合所以才隐隐有了败感此人放走,对我吐蕃无什么妨害但是薛仁贵一旦死去,唐朝人抹不开脸面,那么必然与我们死战到底胜一次行,胜两次行,若是败了一次,唐朝能吃得消,可是我们吐蕃能不能吃得消再想想当时的情况,吐谷浑近收复,许多部族依然没有诚服,就是数次大胜,战争所带来的负担,必然让所有吐谷浑人倒戈胜亦败也</p>

二哥远见</p>

汉人孙子说上战伐谋,要谋啊,三弟所以我在大胜之后,都没有派大军越过赤岭,实际上那时候攻打都城鄂州,是不是可以轻易的拿下来但不能拿先将吐谷浑稳定唐朝若走出战,利用地势一一歼灭数次大败之下,就不会再有妄想了这才是我们目前所需要的或者是西域,唐朝军队鞭长莫及,也可以尽力囊入手中可是你做了什么攻城鄯城嗯要郏城,何必现在攻打,当年我就拿下来了</p>

二哥,我错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