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射日坠(五)(1 / 2)

加入书签

 可终是迟了</p>

事后论钦陵得知,暗叫侥幸过了一段时间,又产生了的想法,甚至巴不得他这封信提前送达</p>

虽是一味防守,对情报工作还是很重视的,各个驻破晓神灵手打军之间,专门派人相互联系,通达消息第一件大事,就是吐蕃人从承风岭撤军,也不算完全撤军,撤走了一大半,原来那两个军营还在,只是各自留下了两千吐蕃军队</p>

人数比原来增加了一倍,而且借助雄山,修建了坚固的营垒,里面还留下了足够的粮草与武器原来攻打十分困难,这一回想攻打加困难得到这条消息,李谨行与黑齿常之不约而同地派出斥候打探是事实,而且方圆数十里地以内,除了这两支军营外,皆没有第二支吐蕃驻军嗯不明白了,可这不管,机会来了,是论钦陵有意安排好,还是大意好,立即分出军队,来到承风岭,于大道上立修一座大营,与吐蕃对这要冲共享总体唐朝军队还是处于有利地位的,人多,占据了主道</p>

甚至二人还亲自来到承风岭前观看了一番,做了一个约定,暂且不用管它,回去后想一个办法,彻底将山顶上两座军营也拨掉</p>

</p>

接着斥候又看到一件事,大量吐蕃士兵从鱼尾军出来,夺向南方,顺着尉迟川一直前往九曲</p>

刘审礼将这两条情报翻来覆去的看,这让他嗅到一份浓浓立功的大好时机,将王孝杰喊来,说道:你是,是不是论钦陵一开始佯攻我们大拔斗大营,实际上是想我们唐军将重心放在北方,暗中却是主攻九曲看到无果后,索性放充北方战局不顾,专心攻打九曲三城</p>

恐怕未必,难道论钦陵出动了那么多大军,仅仅是为了重夺回三城</p>

孝杰,那你就错了,仅是九曲三城,是不值得,可再加上太子呢</p>

刘尚书,不错,很有这个可能,我们赶紧写信禀报太子</p>

这个暂且不急,我想到了一个战机</p>

是何</p>

你看到没有,吐蕃洪济桥与宛肃城的河西,只是侧应破晓神灵手打的部队,主力部队却通过骖耻桥,到曲水军,从曲水军兵分两路攻打百谷城与洪济城你来看一下,从河西将消息反馈到河东,再从河东将大军组织起来,一直绕回河西,这是多长的距离</p>

王孝杰点了一下头,消息送达很快的,可大军仓促之下,从组织起来到拨营再到准备好插重武器,再到起程,会有一段致命的时间,况且还有来去二百多里路要赶疑感地问道:尚书的意思</p>

所以我倒有一个想法,乘海东兵力空虚的机会,兵不留行,突然杀到河西,然后请李相公发出大军随后赶到,再写信给太子殿下,请求他到时候通过河桥,两相夹击,河西数万吐蕃大军必破也</p>

看起来是一个很完美的计刮,河西具体兵力斥候无法打探清楚,大约的还打探出来,六到八万人,可这数万人并不是在一起的,分戍了几处,散落在漫长黄河边一百多里的地带</p>

王孝杰听了很是心动,说道:尚书,可以立即写信通知太子殿下</p>

错,这一次喊你前来商议,我不想通知太子了,一通知太子,有可能他会立即让黑齿常之作为主帅说到这里,摇了摇头抛开现在满天的歌谣外,他是一个堂堂的大将军,执掌一卫府兵,又是朝廷的尚书,难道也要听从一个高丽野人的调遣</p>

休说刘审礼,就是王孝杰也不乐意啊</p>

可是殿下下了那个军呢</p>

错啊,殿下是下了那个军令,但有一人同样可以下达军令</p>

王孝杰眼睛也亮了起来虽然都州王伯母,指的是王暴,可老百姓很难分清楚,一提这伞王伯母是谁啊,立即答道,两个王伯母,一个在鄯州,叫王暴,一个在大拔斗谷,叫王孝杰</p>

老子真是一牟贪生怕死之徒</p>

可这个理儿没法辨,特别是那个狗太监,天天笑盈盈地,不怀好意地看着他,时不时讥讽一两句,一个太监不要紧,关健他还是皇帝的亲信,战后返回长安,皇上一问,解释了,姚河李阿婆,都州王伯母,见寇不能斗,总由曹妇刘老妇,这五个人,虽是朝廷重臣,然而胆怯懦弱,连一个妇人都不如这一辈子仕途到此结束,虽胜犹败</p>

就怕李相公不同意</p>

我刚才都想过,不能直接找李相公,我在这里观寡战局,你立即返回郑州,游说王暴曹怀舜韦待价,让他们劝说李相公而且你也可以劝说李相公,说军情紧急,战机稍纵即逝论钦陵是名将,一旦发觉,机会也就溜走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