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忆往难寐(三)(1 / 2)

加入书签

 昨天弄了一个好笑的段子,准备开码第二时,感觉不舒服了往床上一倒,蒙头烧了十几个小时,发了发汗,稍好些,头还是很痛爆到现在肯定没有存稿,所以昨天一,见谅一下</p>

外面的动静如何武则天问道</p>

启禀天后,坊间已经有了一些议论之声,但几位宰相并没有发难雍王监国,表现还可李首成小心地说道</p>

这与武则天当初的预料有了差距</p>

想了想,武则天忽然会意坊间有谣传,那是自然,论钦飚派人拉着那个太监天天阵前喊话青海各关诸将士气愤之下,动用了伏远弩与炸药,但在吐蕃人保护之下,都没有成功喊了几次,青海就有了议论声</p>

可相信的人不多,现在传回长安,并不足奇</p>

至于几位宰相,郝处俊李义谈张文罐与刘仁轨是长子的人,或者说只有长子才能让他们心折对于其他人选,皆不是很支持,可长子生死未明不管丈夫推出什么人选,只会缄默</p>

裴炎难得地对江碧儿说了一句,以他很深的城府,已经算是对自己拔他为宰相,给自己一个回报了不到关健的时候,裴炎是不是会出手的</p>

崔氏兄弟要支持三子,现在三子力量还很弱,没有必要立即竖起大旗,与雍王党为敌薛元原来是次子的人,破晓神灵手打百度抹不开脸面倒是一个王德真,可一个人的力量终是况且次子还有张大安等一干诸臣鼎力支持</p>

莫要急,武则天说道</p>

丈夫的身体还得杠得住好几年,这时候丈夫依然想扶持这个不孝子</p>

换作自己也是这想法的,自己身体越来越差,可是帝国总要有一个继承人长子是好,生机却十分缈茫三子资质过差,不到万不得己,是不会让三子继承帝国基业至于老四因为太小,就不用考虑了</p>

但是不是如此呢</p>

所谓的监国,不是真让你代替皇上批阅各种奏折,是在各个宰相帮助下,学习批阅各种不重要的事务,然后观摩学习真正的大事情,还是各个宰相政事堂协商解决,政事堂解决不了的,上报皇上与皇后</p>

李贤不差,否则李治都不会容忍他做出这种悖逆的行为以前大哥数次监国,照葫芦画瓢,他还是能学得来的但手再长一长呢郝处俊他们能容忍,可是宰相,到了这地步,能有几个是差的,心中当真不怀疑当真开心只要手一长,仇旧恨一起就涌上来了</p>

想到这里,她说道:李首成,你替本宫小心地在宫中散布一个谣传,就说这个不孝子是韩国夫人所生</p>

这不可能啊</p>

当时武则天生李贤时已经进入内宫,刚刚进,李治还在外面等候生产的再说,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得宠,是在武则天为皇后以后,得以自由进出内宫,被李治看上的</p>

什么叫不可能本宫问你,弘儿被遇的真相有几人知</p>

是</p>

再说,本宫怎么会有这个悖逆的儿子</p>

是</p>

其实还有一个好的主意,直接扬言李贤非是李治之子,那时候自己在宫外,一扬言厂对这个不孝子的地位加不利破晓神灵手打百度可那样的话,对自己也不利伤敌一千,伤己八百,这样的做法,武则天不喜的</p>

李首成忽然心领袖会,道:天后,奴婢明白了</p>

你也跟随本宫多年,这都不明白,本宫会很失望</p>

是,还是太子好啊李首成叹了一口气,太子也争,不争不可能的,皇宫本来就是一个大杀场,若是太软,迟早会被人干掉可争有分寸,对母亲是图谋不轨也好,还是孝顺也好,但是眼中的尊敬,那是不假的这个雍王李贤,做得太过份了</p>

去,此事不急在一时,须做得隐蔽一些,勿得让他人知道</p>

喏</p>

戴至德带着李敬玄他们就回到长安</p>

郝处俊与刘仁轨张文灌李义谈一道过来,询问戴至德</p>

这几人相交已久,除了李义谈外,其余几人担任宰相多年,也算称职但时与时不同,政局平静了数年,又开始了动荡,当初动荡第一次是为废立皇后之事引起的朝中的重臣朝令夕改第二次是在上官仪罢免之后,其实说起来,他们之所以扶立起来,正是李治为了维护朝堂平衡的</p>

皇后的力量过重,要一群对妻子有排斥感的大臣担任朝中宰辅,协助儿子稳定政权开始几年做得很好的,差一点让武则天消声隐迹结果太子越来越有作为,皇上的心态又趋向了皇后</p>

能理解,但很是反对</p>

因为太子的种种做法,已经将他们深深的打动</p>

原来不知,现在才感到惋惜</p>

至于李贤,或者李显,或者其他人,真没有放在心上,天天吃惯了大鱼大肉,再来吃粗糠萝卜干,一点清油都看不到,当然,饿急了,能管一个饱,可真能好下咽的</p>

戴至德将青海的种种说了一遍,张桂东的真相,没有敢说</p>

然后问道:朝堂如何我一路过来听到许多传闻</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