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声羌笛(二)(1 / 2)

加入书签

 京城风云幻变,裴行俭在青海同样焦急万分,利用党项定的关系,起初还能得到消息的,李威带着这支唐军很快消失在紫山口过了紫山,党项人也无能为力了</p>

要么只能从党项人反馈的吐蕃情报中能判断一些李威突然离开积石山,插到白兰羌,这一次行军度很快,颇出论钦陵预料,随后论钦陵做了调动,几万大军从乌为一分,五千军队留于拍海多玛小城,一万五千直系的吐蕃军队沿着唐蕃大道追袭下去其余的军队却返回吐谷浑,有的解散,有的加入到九曲一线,与唐军作战论赞婆的军队亦是如此,两军一分,两万大军一路顺着紫山南下,直去迷桑,奔向东女羌其余人同样返回九曲,或者遣散其中包括大量的党项战士,认为是无能者,大多数送回原部族</p>

也就走动用追击的人数只有三万五千人,当然原因有很多的,一路南逃,大军追赶不易,行动缓慢军队动用得多,需要的后勤也吃不消还有一个原因,到了这里,皆是吐蕃核心成员,随时可以征集军队,这三万五千人于其是追,不如是慢慢地堵截,只要唐军稍一反应缓慢,会立即围困起来再无一线生机</p>

到了多弥部,也就是唐朝人经常说的南国人部,或者难磨部,想要摆脱敌人,不仅是度要快,还要准确的情报来源,凭借这一点,就是太子办不到的</p>

因此,论钦陵兵用得越少,也是越自信的表现</p>

事实出了紫山口,李威也傻了眼,到了这里海拨已经十分高了,加上又是年末,放眼是处,除了白茫茫的雪,就是冰块天地一片白若遇到天气阴晦,连东南西北也认不出来</p>

此时没禄氏就是将他们送给论钦陵,估计多半他们都不能发觉</p>

看了看四周的大山,没禄氏说道:我可以带你们去一些部族,征集一些草料与供给但你切记一点,不可胡乱杀人无论是多弥人,或者是苏眦人,都十分凶悍记仇当年若不是苏眦国的大女王达甲吾与小女王樨蚌苏暴戾骄纵,大臣内乱,杀死他们的女王,投奔我们吐蕃,至今我们吐蕃也未必征服这里就是这样,征服了几十年,才将此两国收服下来时至今天,还屡有叛乱发生</p>

</p>

这个情况李威也知道,唐朝还送了一些物资拉拢过这两个部族的一些酋长</p>

但听到没禄氏的话,眼神还是闪动了两下</p>

太子,你不要打什么主意,看看你这支军队,算是你们唐朝强大的士兵,可到了此处,是什么情形,别人不提,就是你,又是什么样子</p>

李威让她这一句话说得十分沮丧</p>

本来他也打算过万不得已,从这里向西羌逃跑,看能不能撤出去然而亲临此境,还是有这个王妃带领,都感到十分茫然不要说自己一头钻进来</p>

但没禄氏的话,也不大认可</p>

高原是一个优势,可若是在青海,将吐蕃人驱走,将吐谷浑与党项人收服下来,然后驻一支军队,适应了高原气候,一步步地将地盘挪到白兰羌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未必不能攻上逻些城</p>

这是最笨的一种方法,还有若干种方法,让吐蕃不战自乱,分成原来诸多部族并立的地步,同样可以征服这里</p>

或者自己能找到元蒙清那神征服手段,又可以将吐蕃人收服</p>

这世上就没有什么破解不了的,就象自己在河谨用城堡设制了一个铜墙铁壁,可结果呢自己却跑到真正的吐蕃高原上来</p>

没有辨,吩咐了一声,按照没禄氏指的方位,让络务整率领两千人到一个山谷前去借物资,这里生活环境不易,大多数冬天迁于避风的山谷躲避严寒厉风派人喊一下话,勿得反抗只是借,甚至李威可以打一下借条,青海之战结束后,凭借着这些借务,去拿同等的物资回来比如布帛药材瓷器</p>

于是就这样一路南下应当说,前几年斥候大量的联络,还有一些作用的,唐朝人毕竟给了他们一些好处特别是象附国白兰羌多弥苏狗国白狗羌大小左封昔卫葛延向人望族林台利豆那鄂当迷渠步千碉桑悟大峡春桑迷桑等吐蕃东北部族都有过一段联系因为离唐朝不远,或者处于吐蕃边缘地区,也是唐朝重点的拉拢对象这些部族大者如苏眦部,有三四万户,吐蕃是奴隶制,每户人口多,三四万户是好几十万人小看如大破,只有几千余人</p>

唐朝在这里形象不是很恶劣不过情况很复杂,比如多弥部,又分成若干小部族与家族,其中的那囊家族与吐蕃走得近,有一些成员是吐蕃的重要大臣有的则对吐蕃反感苏眦部亦是如此</p>

但没禄氏说得对,没有必要逼得多弥人与苏眦人举族加入到这场追逐中,那样的话,自己这一支人马就是有没禄氏领路,生存的机会也不天</p>

所以大多数开了一些借条,相不相信是另外一回事,只有经过两个部族遇到了反抗,举起了大刀砍了下去然后又昏昏沉沉地向南奔到了哪里也不清楚,稀里糊涂过了众龙驿称多县清水镇</p>

没禄氏说道:前面有一个温泉,四季水温暖如夏,当年你们唐朝的趣成公主就在哪里沐浴过这么多天我没有舒舒服服地洗澡了,要去洗澡</p>

带我去看看</p>

是不放心我,怕我跑了,还是想替我把风望哨</p>

只</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